佛教智慧-哲学-022-世界粒子-消色差夸克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28 11:29:19

Ready

【感谢】

《佛教哲学》课程,是根据喜马拉雅 闲者知无涯 老师的“新佛学金刚经”系列课音频所整理的文字资料。文字基础稿和课程思维图由群主【安端】整理提供。手写笔记导图由群友 深海玫瑰-果琋 提供——【STONE的学习笔记】

本节课音频首次上线:2017-11-18

否定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梵天造人说”,这有什么意义吗?这个意义比天还要大!

印度的世界本体论跟其他宗教的本体论是有很大区别的!其他宗教的本体论,你不认同就算了。但是,印度的世界本体论以及它的“原人论”,直接导出了它的社会结构!什么呢?四种姓制度。这意味着——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是构成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学说。

四种姓是什么?对不对!那是赤裸裸的压迫,那是赤裸裸的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谁都得反对它!啊……当然啦,印度人自己不反对啦……

否定了梵天,就是……佛陀否定了“梵天造人”,他就等于否定了“四种姓”!刀锋所向指向这里!呐,什么……嗯,这个什么……这个原人的脑袋是婆罗门呐、什么……胳膊是刹帝利啊、脚是首陀罗……这些屁话你就无从谈起!就是……佛陀的目的,就是要消除婆罗门教构成的这种世界不平等的起源!

所以,大家在谈佛教基础教义的时候,都忽视了佛陀对这个世界构想,他背后的革命性!就是说——不是一个构想!这在那个时代,就是一把尖刀啊!所以说,现在很多大师在讲“法”的时候,上来的结构直奔人的结构……就直接奔人的结构,然后就是十二因缘、五蕴四谛,这就开始了……关于世界本初构成的重要性,大家没有意识到。

但是,这个在“大佛学史观”里,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知道——佛教是怎么来的?并且,为什么来?并且,为什么走了这条路?所谓“大佛学史观”,就是要把这个思想,放在……或者这件事情放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环境里,去看它的意义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动机是什么……

我们说——佛教是人本主义的,只关心人。但是,每个个体人只是“别业”,佛教的人本主义,更推一步是什么?是大乘精神!大乘精神看重的是什么?是共业。说到底,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能不能更美好、更平等、更自由。所以我们说——佛教,它根本上就不是什么消极的宗教,它从一开始,就是具有相当尖锐革命性的宗教!这个我们扯远了啊……我们回来谈。

回来谈……就是“二禅天”,刚才我们介绍过——“光音天”。“光音天”以上是什么呢?三、四禅天。关于三、四禅天,佛教讨论得极少极少!再上一层——无色界,讨论得也很少……嗯,或者说——有一些讨论材料,我都没太看懂……嗯,因为那些状态呢,很难拿语言描述……我看过一些这个南传的材料啊,今天我还收到这些材料。那个,回头会给大家讲的。比较少……这个讨论得。

“三界”的最顶端,就是“色界”……“色界”之上,是什么?“欲界”完了,“色界”,“三界”最顶端——“无色界”啊!

佛教智慧-哲学-022-世界粒子-消色差夸克

无色界,一般认为是——禅修者的最高境界!就……禅修者能到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色界”了——完全来自于禅修者的体验,或者说“亲证”。这个词就很流行啦,叫“亲证”。这么说有一部分道理,但是呢,这是……只有他们禅修者能亲证的部分。它那到底存不存在呢?它存在!因为,在佛教哲学的逻辑推导里,欲望之界是“欲界”;无欲望之界是“色界”。它的哲学推导下一步,就将推导出“无色界”。

这是佛教哲学的必然!为什么?欲望的“因”导致欲望的“果”是欲界了吧!断了欲望的“因”导致“色界”的“果”了吧!那么,欲望是不是只有“有”和“无”两种状态?只有“有欲望”和“无欲望”这两种状态?当然不是啦!佛陀的智慧,或者说他的超越性,就表现在这里了!这个超越性在当时代,是无人能匹敌的!就是……他超越了传统逻辑学里的“二元论”,对吧!

唯识学里不是说嘛——你们老百姓的这个叫“识”;佛陀这个叫“智”。“识”和“智”那是差着等级的。象“非黑即白”啊、“非有即无”啊……这个层次,那最多就到黑格尔,那到不了佛陀!这个世界还有大量的,具有三种状态的事物存在!就……这个事物它具有三种状态。你们想不出来是吗?很简单!赌球——胜、平、负三种状态吧!胜、平、负就是三种状态。欲望也有三种状态!什么呢?有、无和非有非无……就是,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非有非无。

无色界的“因”,就是这第三种状态——非有非无。那它导致的“果”,就是——无色界诸天。所以……因为它的……它的“因”(有欲望的因、无欲望的因、非有非无的因)不一样嘛——欲望的因,嗯……无欲望的因……它的“因”就不一样,它这“无欲望”的因……就是它这个“非有非无”的因,你很难理解吧?所以说,它所导致的那个“果”……就是这个“无色界”,也跟“欲界”和“色界”的构成是不一样的。

“欲界”和“色界”是一层一层的,像饼一样。而到“无色界”,它是点状构成。什么叫点状构成?“无色界”就是一些“点”!什么样的“点”呢?无体积、无质量、无具体位置!“无色界”这些“点”,没有体积、没有质量、没位置!

可以说啊——佛陀,这关于“无色界”的设想,在古代科学界是无法想象的!但是,直到近代物理学,尤其是近代物理学的前沿的时候,它就显现出来它的科学性了——这些“点”还不是像宇宙里那些宇宙黑洞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黑洞是指质量无限大的“点”。

这些“点”,它是符合“测不准原理”的,就……符合这个……薛定谔方程,符合“测不准原理”。从性质上说啊——它相当于“夸克”。在近代物理……它相当于物理学的“夸克”的概念。什么叫夸克呢?我稍微扩展一下,这是一个现代物理概念——夸克,就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粒子。

大家都知道原子吧!原子,对于宇宙粒子来说还是很大的。首先,是夸克之间组合,组合成一种粒子叫“强子”。在强子里头,有不同的强子,强子里最稳定的是两种,一种叫“质子”,一种是“中子”。然后,由这两种强子构成原子核儿,再加上电子,才构成原子。所以说——夸克,就是基本粒子里的基本粒子!懂吗?就是把原子再分、再分、再分……基本的基本。

而且,夸克符合无色界的定义。什么意思?不能被观测到,也不能分离。现在,我们之所以知道夸克,是通过观测强子来推测夸克的,所以说——佛陀的关于“无色界”的假说,就非常像这个……近代物理了!就是……你看他这个“点”——无质量、无体积、不能被观测到。他说的是“无质量”啊!现在夸克是趋近于零,就是……趋近于零还不等于零。

这里,如果我们把近代物理再往前推一步,是什么呢?夸克作为基本粒子,它是唯一一种能承受四大力……四大基本力的粒子!换言之,就是——构造宇宙的根本物质。如果根据佛陀对“无色界”的定义——那个粒子是无质量的,那么,我们猜测啊……我猜测啊——是否就是“夸克”和“反夸克”的组合?“夸克”与“反夸克”的组合形成粒子湮灭这个“点”……那就“无色界”。

那,这个就跟近代西方物理学流行的一个观点,就……“上帝掷色子”嘛,有点儿一致了啊。说明什么?说明——佛教关于“无色界”的构成定义,已经逼近了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理!我们下一讲再继续讲吧……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