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学艺为家邦,
油画尊开话剧芳。①
无有悲欣归禅界,
墨香长伴菩提香。②
①李叔同(1880-1942),字息霜,别号漱筒,是中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他早年留学日本,攻读油画和戏剧,是中国油画和话剧的开拓者。归国之后,担任过教师、 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被后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最优美的歌词。
李叔同书法在年轻时就为世人所瞩目,他早期的书法脱胎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
中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弘一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门后,只惟书法不缀,每日以书法书写佛语,广结善缘,普度众生,他秉持文艺应 “以人传文艺,不以文艺传人”的理念坚持于书法创作。出家后的书法作品风格如佛经中点化一般,进入了一种浑金璞
玉,清凉超尘,如闻诵经,精严净妙,富有乐感,闲雅冲逸、于朴拙中见风骨,以无态备万态,将儒家的谦恭、道家的自然、释家的静穆蕴涵于书法之中,闻字犹闻佛法,爱而宝之者顿生欢喜心,得者珍如拱壁,堪称为中国书法中的逸品。
晚年,他的书法更是进入了一种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
之后的文静、老成后的稚朴的极高境界。如他自己所说的: “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弘一法师既是一位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是一位书法艺术的大师。他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与佛教精神融合在一起,深研静思,化入了佛家之境,并将之推向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进入了一个一般人很难进入的一种书法境界。这使他的书法在当时就誉满全国,据说不管是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都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荣耀。
弘一法师在临终之时,书写下“悲欣交集”四字示人,体现了他破尽一切红尘,无生无死,无喜无悲,无生无灭的佛家理念,诠悟了他彻悟了的佛家人生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