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佛教书籍,理解禅宗教化(1)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6 13:56:37

Ready

禅宗的禅,是不少人有兴趣的,这里我根据佛书的有关说法,谈谈自己对禅宗的禅悟的理解。

1、中国的禅之特点

禅宗的前身,可追溯到禅定。禅定作为一种方法,是印度佛教的固有之物,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就有人传播禅定,研究禅定。但这还不是后来那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只是印度佛教中一种习静修定的方法。所以中国对印度佛教中的禅定,译为“思维修”、“定”、“静虑”、“功德聚林”等。

在中国古代研究禅定的学者中间,又根据禅的不同运用和层次的深浅,而把禅法分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若用禅宗的观点看,只有最上乘禅才是属于禅宗的禅。

最上乘禅,又叫“如来清净禅”、“一行三昧”、“真如三昧”、“祖师禅”,亦即达摩所传的禅。

达摩是中国禅宗所说的“东土祖师”的初祖,但达摩时的禅还没有真正成为中国的禅,因为中国的禅宗以不着文字为根本特色,而达摩本人还要学习佛经,研究佛经,未能摆脱文字的束缚。

达摩向禅宗二祖慧可传授衣钵时,就交给他四卷《楞枷经》,并说:

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

慧可仍然没有彻底离脱佛经文字,他也常以四卷《楞枷经》为法要,故达摩一派,又被世人称为“楞枷宗”。直到禅宗六祖慧能出现之前,真正中国特色的禅宗都未彻底完成。

六祖慧能自己并不识字,当然更无从学习外来的印度佛经了。然而却正是他创造了纯粹中国特色的禅宗,由此可以悟及禅宗的根本特征。

慧能未悟禅义之前,是一个普通的贫苦樵夫,一天他到街巿卖柴,听到有人诵读《金刚经》,正好读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慧能当下便有所感悟。

其后他又听尼姑无尽藏读《涅般经》,即可为她解说经义。

无尽藏手执经卷,向慧能询问经中文字的音义,慧能回答说:

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姑说:

字尚不识,曷能会义?

慧能说: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他这句话正是中国特色的禅宗的关键所在。禅宗的标榜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认为完全可以不通过佛经文字而在教外求得佛性,即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但正如达摩所说﹕后之“说理者多﹐通理者少”﹐真正不靠佛经文字而悟禅理者,只有慧能这种白丁才能真正做到。一旦识了文字,就不易真正做到这一点。等到后来禅宗传到日本,则称这种心悟禅理的白丁之人为“妙好人”

不通过文字或学问而求悟禅理,这就叫以心求禅。中国的禅宗所倡导的,就是这种思路。

若是从佛经入手,依靠文字来分析佛理、研究禅义,那就不是禅宗式的求禅,其结果是更加弄不清禅的精义。

日本学者忽谷快滑天就用这种方法研究禅宗的思想﹐并著有《禅学思想史》一书。但在禅宗大师铃木大拙看来,忽谷快滑天的研究,是心在禅悟之外的学者式研究,而不是心在禅悟之内的求禅,故与真正的禅宗思维根本不合,所以此类研究的结果不能反映禅宗的真义。

如何是以心求禅?人心之中难道可以不通过语言文字来思维吗?没有语言文字作为思维的工具,人类难道真能悟出什么道理吗?为理解禅宗,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2、禅悟是独特思维的结果

禅悟强调不立文字,按现代的说法就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非语言的思维。这里说的逻辑、理性、语言,都是世人习见而通用的逻辑、理性、语言。在运用这种逻辑、理性、语言进行思维的人们看来,这是人类唯一的思维途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有一部名著,叫做《原始思维》,其中研究人类的原始思维。列氏通过研究原始部落文化,发现原始人使用的思维方式与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有根本的不同。他称为“前逻辑”的思维,即与现代人类使用的逻辑思维截然不同、而在发展阶段上处于现代逻辑思维之前的人类思维。这种前逻辑思维,就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思维。

这一事实表明,现代人类习见而运用的逻辑思维并不是人类唯一可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所依据的理性、语言、文字等思维工具,也不是人类唯一的思维工具。

由此可知,禅宗慧能式的禅悟思维虽然与人们习知的逻辑思维不同,但其中仍然存在着一种属于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悟出佛理,而使人心与佛性相契。这就是禅悟虽非逻辑、非理性、非语言而仍能进行思维的原因所在。

中国古代的圣人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从语言哲学意义上看,这句话可谓是一条普遍真理。因为相谋的双方若没有相与谋的基础,硬要相与谋就只能越谋越乱,最终根本无法沟通。

在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人之间,也有这样的问题。换句话说,你用你的理性、逻辑、语言来研究不同于你的理性、逻辑、语言的思维内容,你就根本无法理解它,最终只能得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3、禅悟与无区别心

从精神的角度看佛教,就是如何使人心与佛性相契合的问题,禅宗称之为“明心见性”。

佛性不是一种高深奥妙的道理,这在慧能式的禅者看来就是如此,所以他们能够一下子就悟明这样一种道理。而在未掌握禅悟方法的人来说,要想契悟佛理佛性,却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

在古代禅者那里,这种禅悟方法也是不可以用世俗的语言、逻辑和理性来说明的。所以禅宗师徒之间的传授不是简单易行的事,否则得道的禅师应该很容易地向所有的人传授禅悟方法,让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对禅理佛性彻底觉悟。

必须是对禅义已经悟明的人才知道这种方法,但又不能用通常的语言和道理说明这种方法,于是就使禅悟有了神秘性。其实并不是神秘,只是由于它与世俗逻辑不兼容,才造成一种神秘的表象。这是禅与俗世的最大矛盾之处,也是禅之特性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如上所述,弄懂禅的关键在于掌握独特的逻辑或思维方法。只有弄懂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古代禅师说的那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话是什么意思?

禅宗的独特逻辑或思维方法,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对一切事物不加区别,就是所谓“无区别心”

慧能之所以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大悟彻悟,正是从“无所住”中悟出了佛性的真如三昧。所以他后来对人说禅悟的要点是

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念、相、住,都是对事物加以区别的结果,无区别,自然就会无念、无相、无住。

人类之所以有无穷的烦恼,正是由于有了区别之心。所谓生死、得失、贫富、寿夭、贵贱、进退、高下,诸如此类的种种概念,都是由区别心对事物进行区别后的产物,因而使人总处于无限的烦恼之中而无法自拔。

而像禅宗这样的宗教,正是为解决人类的这些烦恼而产生出来的。佛教所谓的成佛,道教所谓的成仙,基督教所谓的天堂,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使人摆脱人间烦恼而达到永远幸福快乐的境界,说法不同,实质上并无差别。

但这些宗教为达到这一目的,要经过许多复杂漫长的过程。而禅悟的方法则是教人迅速通过这个纠缠不清的中场,直接进入球门,达到最后的目的地。

照禅宗看来,问题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具备了无区别心,自然不会再对这些由区别心产生出来的种种区别而生烦恼,这不就是一步跨入成佛成仙的天堂了么?

区别之心,是世人通用的逻辑,由这种逻辑产生出分析事物、研究事物、重视不同事物的不同作用和价值的理性观念,而人们使用的语言就在这种逻辑和理性的支配下进行活动,从而让它们主宰了人们的头脑和思维。世间的一切活动﹐最终都可归结到这个区别心上来。

有了这个区别心,就使人们对事物看出种种差别,有了种种差别,就使人们产生了种种行动的动机,或要追求某种公道正义,或要追求名誉物利,或要追求霸权王权,整个人类的全部历史活动﹐都是由这种区别心驱使的结果。所有的人类罪恶与文明,也都是由这种区别心所促成。不管人类种种活动的结果是善是恶,都离不了人类对事物的区别心。

对个人来说,由区别心生出的欲望或理想,在现实中总是不能完全实现的,或者说大多数人就是如此。这种现实对个人来说,总是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从有区别心到无区别心的调适,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管这种意义的善恶如何,但它确实是一种现实存在,若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总有民众相信宗教。

待续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