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佛教音乐 > 佛法与音乐

佛法与音乐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4 23:18:15

Ready

佛教音乐(Buddhist music),简称佛乐,是指佛教用以阐明佛理弘扬佛法的佛事音乐,也可指世人创作的歌颂佛教的音乐。佛乐通常庄严清净,蕴涵慈悲之情,使人听后动容,起欢喜之心,动善意之念。可以说,佛乐是佛陀教化的殊胜之音,是音乐百花园中粲然绽放的一株清净莲花。佛乐也可分为经咒类的“梵呗声闻”、仪轨音乐、参禅悟道类的“禅乐”。

佛教音乐起源于山东东阿鱼山梵呗。鱼山梵呗是中国最早的梵呗。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太子瑞应本起》始著《太子颂》(即今浴佛赞)及《睒颂》,因为之制声,吐纳抑扬,并法神授,今之皇皇顾惟,盖其风烈也。”而“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传为后式有六契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后世简称“梵呗”,盛于齐梁,普及隋唐。

佛教音乐起源于梵呗,意为用清净的声音(梵)来赞咏(呗)

作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音乐会扰乱佛教修行者的平静,这与佛教追求解脱的宗旨是违背的。比如,在《十诵律》和《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之中,佛陀就一再说,佛弟子不要接近世俗的音乐者。不过,佛陀对此也有开许:如果将经典中特定的文句,加上曲调演唱出来,因此能够对听众产生更大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人们修行,这是得到佛陀赞许的。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度众成为僧团的重要责任,佛教音乐由于其具有摄受大众的作用,更是广为流传。

最早的佛教音乐是“声乐”——以人声唱诵为主。据《十诵律》卷二十五记载:“佛语亿耳:汝比丘呗!亿耳发细声,诵波罗延萨陀舍修妒路竟。佛赞言:善哉比丘!汝善赞法。汝能以阿槃地语声赞诵,了了清净,尽易解。”亿耳比丘用阿槃地语(西印度的一种地方语言)唱诵佛经(修妒路),他的呗声具备了梵音中应有的诸种清净(了了清净),同时又有通俗性(尽易解),因此得到佛陀的赞许,这实际上也是对佛教音乐内外的两种功能的阐述:一是像《华严经》所说的“以音声为佛事”,即佛教音乐是作为一种修行的辅助工具,因此它必须“了了清净”。二是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所强调的“弘法之舟楫”,即佛教音乐是弘法摄众的工具,因此应该“尽易解”。尽管二者不能简单地区隔开来,但是后来佛教音乐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这两种路径而来的。

当然,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本质上却是一致的,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以微妙音声歌赞于佛德”,这种音乐有助于“止息”“净心”,从而有助于完成某种法事,或者辅助修行。历史上的佛教音乐通常都是按照法事的内容来归类,比如各类“赞”,其功能也就是局限在宗教意义。另一方面,是出现了针对社会大众、以弘法为目的的佛教音乐。而这一方面,尤其为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所推崇。

佛教音乐的核心,在于必须保有“清净”的本质《长阿含经·阇尼沙经》说:“其有音声,五种清净,乃名梵声。何等五?一者,其音正直;二者,其音和雅;三者,其音清澈;四者,其音深满;五者,周遍远闻。具此五者,乃名梵音。”也就是说,“清净的声音”(也可以推而广之地说佛教音乐),也就是符合“正直、和雅、清澈、能够深入人心、通俗易懂”的标准。

不过这毕竟是一种抽象的原则性表述。我们可以从其他经论中发现一些对于佛教音乐的具体规定。比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四中记载,佛陀说:“于我法中所有声闻弟子,音声美妙,善和苾刍最为第一。由其演畅,音韵和雅,能令闻者发欢喜心。”也就是说,佛教音乐能够使人发“欢喜心”。再比如,《十诵律》卷记载:“有比丘名跋陀,为呗中第一,是比丘声好,白佛言:世尊!愿听我作声呗。佛言:听汝作声呗。呗有五利益: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语言易解。”这是都是对佛教音乐的要求。

归纳起来,也就是《长阿含经·阇尼沙经》所说的五条标准。具体而言是三个:一是音乐的“宗教性”。佛教音乐本质上是对佛教义理的弘扬,也就是“正直”;二是“艺术性”,这是指佛教音乐的优美(和雅、清澈);三是“通俗性”(深满、周遍远闻)。

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庄严清净,蕴涵慈悲之情,使人听后动容,起欢喜之心,动善意之念。图为2015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佛教音乐演出。

佛教音乐并不排斥“通俗性”和“大众化”,但是并不是“媚俗”

《毗尼母经》卷六记载了佛陀诃斥外道的歌音:“用外道歌音说法,复有五种过患:一不名自持,二不称听众,三诸天不悦,四语不正难解,五语不巧故义亦难解,是名五种过患。”也就是说,导致心神散乱、不大众化、枯燥无味、装腔作调、没有善巧方便技巧,都是佛教音乐所不取的。

单纯从音乐形式的角度而言,从弘法的角度出发,佛教音乐由内向外,由宗教向世俗、流行音乐方向的变化古已有之,甚至成为当时“流行音乐”的主导。

每天早、晚两次,其形式与程序基本相同,内容各异。早课的内容与程序为: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每月初一、十五之前加唱《宝鼎赞》)、唱《回向赞》《赞佛偈》、绕念佛号、唱《发愿偈》、三皈依、诵《大吉祥天女咒》、唱《韦驮赞》。晚课的内容和程序为:诵《阿弥陀经》(或《大忏海文》)、蒙山施食、唱《回向偈》、《赞佛偈》、绕念佛号、唱《发愿偈》、三皈依、唱《伽蓝赞》。   

这类佛事主要是佛菩萨圣诞的庆祝活动,包括佛的诞生日、出家日、成道日、涅日,菩萨的诞生日、出家日、成道日,及祖师圆寂纪念日等。如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日为"浴佛节",即为纪念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诞生。据佛经记载,此日佛陀"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因此后来佛教四众弟子在纪念佛陀诞辰时亦以各种香水灌洗佛像。  

浴佛仪式的程序分为八项:(1)集合僧众;(2)迎请佛像;(以上两项没有唱念,只有礼拜。)(3)将佛像请回,唱《稽首皈依大觉尊》;(4)将佛像安置于佛座,然后以香水灌沐,唱《沐浴真言》、《释迦大赞》;(5)主法者敬致诵词;(6)祝圣绕佛,唱《佛宝赞》、《赞佛偈》;(7)回向皈依,唱《回向偈》、三皈依;(8)圆满礼佛,唱《浴佛功德殊胜行》。  

这类佛事是为现前之人忏悔业障、植福延龄,或为超荐先亡、救拔恶道众生而举行的。主要有:(1)随课普佛:随早晚课诵加入赞偈、拜愿、宣疏文等,分延生普佛和往生普佛两种。 (2)忏法:忏法有多种,如"净土忏"、"梁皇忏"、"千佛忏"等。(3)瑜伽焰口:简称"焰口"。通常用于超度亡灵,历时约四至六小时。程序为招请、结界、施食、施水、超度等项。以口中诵赞、偈、经文及密咒,心存观想并辅以手印,身口意三业加持。(4)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简称"水陆"。是为超度普济水中、陆上一切鬼魂的大型法会,是各种佛事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佛事,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参加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人、千人以上。设有内、外各种坛场,主要有诵经、礼忏、施食施水追荐亡灵等。水陆法会中大约有上百首曲调,有大量的散套曲牌。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