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音乐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1 23:39:05

Ready

佛教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已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不可缺的位置,公元前6—前5世纪,佛祖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时就使用音乐,以“清净和雅”的吹唱来演说经法,赞叹诸佛菩萨三宝功德。约在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音乐随着佛教逐步向亚洲和世界各地流传。由于民族、地域各异,佛教音乐在流传过程中,吸收着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从而产生了不同风格的佛教音乐。

佛教音乐被称为梵音,又名梵呗。梵,来自印度语,是“梵览摩”的略称。根据《佛光大辞典》记载:“梵,表清净之义。”“呗,又作呗匿、婆陟、婆师。意译为止息、赞叹。以音韵屈曲升降,能契于曲,为讽咏之声,乃梵土之法曲,故称梵呗。”梵呗是中国佛教音乐的原声,源于印度声明学。声明随佛教传入中国,因汉、梵语音不同,曲调难以通用和接受,起初一直存在“梵音重复,汉语单奇;若用梵音以咏汉语,则声繁而偈破;若用汉曲以咏梵文,则韵短而辞长”的矛盾。为了便于弘扬佛法,为广大信徒所接受,音乐于是“改梵为秦”,用中国的音调来配唱汉译经文。

相传最早改梵为秦的是三国魏曹植。陈思王曹植曾游鱼山(今山东阿县境),闻空中有一种梵响(岩谷水声),清扬哀婉,细听良久,深感鱼山之神制,依《太子瑞应本起经》“撰文制音,传为后式”。

曹植将音乐旋律与揭诗梵语的音韵与汉字发音的高低相配合,使得佛经在唱诵时天衣无缝,“贵在声文两得”。采取以梵语发音为基础与新制偈颂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用梵音咏汉语“偈破音繁”;以汉曲讽梵文偈颂“韵短而辞长”的问题,始创“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

有了曹植的经验,其后历经支谦、康僧会、觅历、帛法桥、支昙钥、昙迁、僧辩、慧忍、萧子良、梁武帝等僧俗名家的创作和提倡,便开始尝试着进一步用中国民间乐曲另创新声和改编佛曲,使古印度的声明音乐逐步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梵呗从此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兴盛至今。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