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大佛的秘密:我是谁?你来自哪里?去哪里?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17 23:30:21

Ready

编者按:你听说过深藏在山谷里的巴米扬大佛吗?你知道玄奘大师和法显大师都曾到过这里吗?两尊大佛背后还隐藏着哪些秘密?巴米扬大佛下一步会走向何方?凤凰网小编选取了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邵学成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巴米扬大佛的前世今生,一起来看:

走近巴米扬山谷

阿富汗境内,有一条最主要的山脉——兴都库什山,均海拔5000多米。《西游记》中所提到的唐僧孙悟空要翻越的几座大雪山,其实就是兴都库什山。

巴米扬位于兴都库什山的一个山脉当中,它是连接阿富汗南北地区一个主要通道。阿富汗南部靠印度较近,主要受印度文化的影响,北部则受希腊伊朗文化的影响,因而巴米扬融合了两个地区的文化特色。

唐贞观年间,高僧唐玄奘游历西域,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梵衍那国,东西二千余里。南北三百余里。在雪山之中也。人依山谷逐势邑居。国大都城据崖跨谷。长六七里。北背高岩"。

《大唐西域记》曾经被欧洲传教士翻译成多种语言,法国汉学家根据这本书还原了部分阿富汗史地,认为巴米扬就是书中写到的梵衍那国。早期欧洲的考古学家和探险者正是靠着这一本书,才逐渐地拼合上了关于中亚的印象。

梵衍那国(巴米扬)地处丝绸之路上,是往来欧洲、波斯、中国和印度间的商队途经之地。古代的丝绸之路带来了贸易,也带来了宗教,自2世纪起,梵衍那国成为佛教的一个宗教、哲学、希腊式佛教艺术中心,数十所寺院在该地区兴起。

东大佛与西大佛

巴米扬山谷全长约1.5千米,最引人注意的是东、西两个巨佛,西大佛高55米,东大佛高38米。最早欧洲探险家到达中亚地区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这两个巨大的佛像震惊了。

两尊大佛相距400米,远远望去十分地醒目。东大佛Shahmama建立于544年和595年之间的一段时间,身披蓝色袈裟;西大佛Solsol建立于公元591年到公元644年,着红色袈裟。

佛像脸部和双手均涂有金色。两佛像的两侧均有暗洞,洞高数十米,可拾级而上,直达佛顶,其上平台处可站立百余人。

三藏玄奘大师瞻仰后形容 "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

佛像主体自沙岩山崖凿成,细微部位由泥和干草的混合物造成,铺上灰泥表层,表层用绘画突显脸部、双手及袍的折叠处。佛像手臂下半部由同样的泥和干草的混合造成,并以木架支撑。

脸部上半部相信是以巨大木面具造成,在照片中见到的多行洞孔就是那些用以稳定外层灰泥的木栓的空位。

山体包含着大约3000个大小佛窟,大佛被毁之前,石洞中终年居住着世界各地前来朝拜的佛教信徒以及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僧侣,最多时可达500人。

在公元600年至700年期间,常有得道高僧在石洞中讲经,信徒则围聚在佛像前聆听。原来大佛的鼻孔是天然扬声器,讲经者的声音可被放大数倍,清晰地传到听众耳中。

巨佛从哪来?

佛像主要起源于两个地区,一个是印度的秣菟罗地区,一个是在今天巴基斯坦境内的犍陀罗地区。从佛教美术的角度看,西大佛跟印度秣菟罗地区的佛像非常接近。

秣菟罗地区的佛像头部较大、胸肩部体量较大,衣服显得比较薄透,衣纹从左肩走向右肩呈U字形,在两腿中间再次呈现U字形,用绳索和木桩在岩体上塑造,极富装饰性。西大佛和笈多秣菟罗风格的佛像非常接近。

西大佛的天井上有大量的壁画,很可惜,早期的时候大部分已经脱落了。根据残留的一些痕迹,可以看得出来它上面描绘了大量的飞天菩萨,但最中央的位置是脱落的。

西大佛的壁画跟印度的佛教艺术风格也很相似,从印度到巴米扬到日本,都是呈现四分之三的面部、直线修长的鼻梁和眉毛、较大的杏仁眼;头部向身体的另外一侧倾斜的三曲法姿势;手势印相基本都是转法轮印,右手第一指和第二指捻合、左手第三指和第五指伸开;颜色、光影明暗关系处理、晕染技法的运用都非常接近。

另一边的东大佛,按玄奘大师《大唐西域记》的记述:“伽蓝东有鍮石释迦佛立像,高百余尺”。经过详细测量,东大佛的实际高度是38米。

东大佛更接近于犍陀罗风格的佛像。犍陀罗风格即是受希腊文化影响的佛教造像风格,雕塑肌肉感很强,衣纹自由下垂,有重量感。

通过被毁之前的图片可以看到,佛像的右膝盖往前伸,重心在左腿上。右边犍陀罗的佛像也同样是这样,东大佛具有着希腊化艺术的典型特征。

窟内油画,比欧洲人发明油画早数百年

巴米扬地区除了大佛外,还有750个佛教石窟,现存留有壁画内容约40多个。

这些壁画表现最多的是涅槃佛的题材,不同于敦煌壁画,壁画中关于佛传、本生故事较少。风格上,巴米扬石窟壁画的装饰性更强。

2004年,来自法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齐聚巴米扬,研究巴米扬大佛洞窟内的画。

难以置信的是,一幅幅佛像是由油画方式绘出,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5世纪至9世纪之间。在此之前,油画的技术一直被认为是数百年之后的欧洲人发明的。这个发现也推翻了欧洲是油画起源地的论调。

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后确认,这才是世界上最早的油画作品。虽然干油在这个时代已被罗马人和古埃及人使用,但是他们只是作为药物和化妆品使用,被发现用于绘画上还是第一次。

究竟是谁建立两个大佛?

从1922年一直到现在,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因为中亚地区曾经是各个帝国的边界地区。从亚历山大东征,一直到后来的波斯萨珊的兴起、突厥帝国的兴起,以及唐王朝的兴起,他们不断地在中亚地区角逐。

但可以从壁画中找到一些线索。东大佛天井壁画旁边有一些供养人的形象,这些供养人有不同的发饰,穿着不同的衣服,可能代表他们本民族或者个人的喜好和一些特征。

可惜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法、日、意等多国的优秀学者都做了研究,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图像学逻辑。

根据现有的资料,知道石窟大概是在短短一百年内建造起来的,这百年时间里,西亚阿拉伯势力兴起了,最早向东扩张,压迫着波斯、粟特和大夏地区。王侯贵族商人们带着钱财逃往巴米扬地区避难,巨额财富短时间内营建了大量石窟,并巴米扬的石窟中形成一种新的西方艺术特征。

千年来,经过多年的战乱,到90年代后期东、西大佛已是千疮百孔,头部也不复存在。2001年3月,塔利班动用大炮、炸药及火箭筒等各种战争武器,用大量火药把这两尊佛像炸为一堆碎石。

现在走入巴米扬,看到的只是佛像形状的石窟和佛像的残骸,石窟外到处是碎石和黄土块,佛像巨大的胳膊留下的凹痕清晰可见。佛像不见了,但仰头而望,仍不难想象当年的壮观景象。

重修大佛:光影技术的心意

几乎从巴米扬大佛被毁的那一刻,全世界就开始谈论有关重修大佛的话题。

2005年,一位日裔美国艺术家计划用激光束打在大佛的遗址上以恢复其本来面目,这位艺术家表示,这项工程将花费1年多时间,耗资达900万美元。

阿富汗政府接纳日本艺术家山形博导"重现"巴米扬大佛的提议,计划以14台激光系统把大佛的影像投影在大佛所在的山崖上,该计划预计需要900万美元,仍有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

2015年,来自中国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及其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并以此方式向中阿两国友谊致敬。

对大型佛像进行建筑投影并不简单,稍不留神就会因高温对佛像造成二次损害,加剧其裂塌过程。为保证安全及真实,张昕宇和梁红专门组建技术团队,聘请喀布尔大学专家南希·杜普里做咨询顾问,并多次前往当地博物馆查看1500多年前的佛像资料。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后,中国团队终于安全、环保、真实地对大佛进行了成功的影像还原。

当巴米扬大佛影像通过中国人的手,穿越时空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时,1000多名在现场的当地民众同时鼓掌欢呼,并在佛像前唱歌跳舞,庆祝这一时刻。附近的孩子纷纷赶来观看,持枪军警也拍照留念。有些老者甚至泪流满面,激动地说,这就是他们以前看到过的佛像。

大佛和大量的巴米扬塑像壁画被毁之后。很多人悲哀地认为好像巴米扬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巴米扬的佛教美术、宗教考古已经截止了。

但如果重新再看巴米扬,会发现在玄奘的记载中,山谷当中的寺院伽蓝还没有被发掘出来,现在很多考古学家重新又返回阿富汗,返回巴米扬。

原阿富汗考古局长塔赫兹博士带考古团队,根据玄奘的记载,已经在山谷中找到了大都城(王城遗址),找到了寺院伽蓝遗址,和可能比东、西大佛还要高的纪念碑式佛塔,也证明了巴米扬的地下还沉睡着很多未知的内容。

这些年,研究巴米扬的老一代专家教授们越来越少,而阿富汗和巴米扬却还需要大家关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期待有更多的人关于和投入这个被忽略被遗忘的遗址研究中去。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