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佛教七宝 > 佛教中的玉文化

佛教中的玉文化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04 15:03:44

Ready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发源于古印度。东汉年间传入中国,到唐代达到了鼎盛。佛教倡导行善,死后才能升入极乐世界,而这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在佛经中,不同经书所译的七宝不尽相同,但其中的几种属于广义的玉石范畴,如玛瑙等

著名的庙宇中常供有玉制佛像。玉佛是非常神圣和珍贵的。一些寺庙因供奉玉佛而出名,被称为玉佛寺、玉佛宫、玉佛殿、玉佛堂等。玉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制作玉佛的玉料有和田玉、翡翠和汉白玉等。古代以和田玉制成的玉佛像最为珍贵。

古代西域曾多次向朝廷敬献玉佛。据《通典》记载,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西域狮子国曾献玉佛一尊。玉佛高四尺二寸,玉质滋润,精工绝伦,存放在建康瓦官寺。当时,这尊玉佛被称为“三绝“之一。到了南朝时期,齐东昏侯萧宝卷为了给宠妃潘贵妃制作钗钏,先取去玉佛臂,后又取去玉佛身,把玉佛毁坏,引起国人的不满和声讨。据《册府元龟・外臣部》记载梁武帝大同七年(541年),于阗国曾向崇信佛法的南朝皇帝敬献玉佛。据《癸辛杂识》记载,元初,伯颜丞相到于国,在一井中找到一尊玉佛,高三尺,色如截脂,照之可见表里筋络。

现代玉雕界常以佛教文化为题材进行创作,以佛教文化为题材的玉器比较常见的有释迦牟尼、弥勒佛、观世音等

1987年,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的法门寺因发现佛骨利而震惊世界。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因安置释迦尼佛指舍利而驰名。

法门寺佛指舍利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佛指舍利,是佛教圣物也是国宝。真身佛指舍利为五重宝函所包裹。

第一重宝函为铁质,出土时已锈迹斑斑,深褐色。第二重宝函是一个精美的银质鎏金函,函身雕有45尊造像,所以被命名为“四十五尊造像顶函”,函身东侧下方刻有“奉皇帝敕造释迦尼真身宝函”。第三重宝函是一香木函,木质已朽,其顶及函身都有银质雕花包角。第四重宝函是一副水晶棺椁,椁顶嵌有黄蓝宝石各一颗,在椁盖上雕有观音萨坐像。第五重宝函是一个壶门座玉棺,玉棺放有雕花棺床之上,玉棺之内供奉的舍利就是释迦牟尼佛真身灵骨(为左手中指),玉棺是用和田白玉制成。

真身佛指舍利(灵骨)在世界上仅存一枚,放置在白玉棺内,显示了白玉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法门寺出土佛骨舍利最后一层玉棺)

《西游记》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唐僧取经在历史中确有其事,唐僧就是玄奘。玄奘非常喜爱和田玉,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了当时昆仑山各地出产和田玉的情况,特别记录了当时在屈支国(即龟兹)见到了佛足履玉石。

书中说:“东昭怙厘佛堂中有玉石,面广二尺余,色带黄白,状如海蛤,其上有佛足履之迹,长尺有八寸,广余六寸矣。或有斋日,照烛光明。”昭怙厘大寺佛堂,也称苏巴什佛寺。它位于库车县东北二十多公里处。大约兴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古时龟兹国最大的佛寺,当时是著名的佛事圣地,吸引了中亚、西亚众多信徒前来参拜。公元4世纪时,著名的大翻译家鸠摩罗什曾居住于此。玄奘曾在此讲经,他见到的佛堂中的玉石二尺左右,呈黄白色。这块玉石是一块优良的白玉,带有美丽的黄皮色。玉石上有一尺八寸长的佛祖脚印,这是佛与玉的美妙结合,或许佛来听经,或许佛来看望众生,令人遐想。

一位男藏家说,

- END -

版权声明

此公众号为琛园所有,内容纯属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设置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文章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