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9 02:15:28来源:互联网小编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四大名山”的说法。他们是山西的五台山、浙江的普陀山、安徽的九华山和四川的峨眉山。
从地理位置看:
五台山雄踞燕代,俯南坐北,是中国北方佛教的重镇;
普陀山占东海之水,四面环海,为南天佛国;
九华山座于华中,是长江中下游的佛教圣地;
峨眉居于西南,是长江上游西南地区的西南佛国。
五台山
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和尚,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来。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此事后,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山被国内外佛教公认为文殊菩萨得应化道场,成为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是从唐代开始。唐太宗曾言“五台山者,文殊閟室,万圣幽栖,境系太原,实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山西通志卷)
从此五台山便被公认为文殊圣域。登上皇位的武则天自称她“神游五顶”,于长安2年(公元703年)敕命重建五台山清凉寺,竣工后,命名僧大德圆感法师主持寺务。
这是佛教五台山宗在全中国以及世界佛教文化领域取得重要地位的发端,随着唐王朝的国威远扬与中国唐朝文化向世界其它地方广泛传播,佛教五台山宗的文化声望亦随之向世界其它地方广泛传播。
普陀山
位于浙江舟山本岛东75公里海中的一个岛。名字来源于梵语“普陀洛迦”,意为小白华或光明,原为南天竺秣罗矩吒国海中山名(印度古代只是一个地名,不是国家,在现古天竺领土上有很多小国家,为了记事方便,把古天竺分为南天竺、北天竺、东天竺、西天竺,大概是现印度、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国),相传是观世音菩萨住处。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有一位天竺国僧人来到浙江,在此岛潮音洞中见到观音菩萨的瑞相,因此建茅屋而居,并取名朝音洞。
在后来的五代时期的梁(916年),日本僧人慧锷于五台山得观音像准备回国,所乘之船漂到了普陀山,于是慧锷在此筑阉供奉观音像。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王舜丰出使三韩(即今韩国),遇到风浪,舜封望潮音洞叩祷,得平安到达三韩。回来之后,以上述遭遇奏请朝庭,在普陀山修建宝陀观音寺。
自此以后,出海的人都要遥拜此山,祈求平安,于是普陀山就成了观音圣地而名列四大佛教名山。
日本在侵华时曾欲占领此岛,但是就在向普陀山进发的途中,发现在普陀山海面上出现一片佛光,相信佛教的日军纷纷对光磕首,认为普陀山有神灵庇佑,其实是海里的一种虾发出的光。
峨眉山
传说东汉蒲公采药,遇莲华异相,于是在僧人的指点下,在峨眉山建立普光殿,供愿大士。但在唐代,普贤信仰已与峨眉山相结合,赵州礼峨眉于放光台,叹曰“惟有普贤法界无边”。普月“又忆普贤回峨眉”。澄照住白水寺,每日六时“朝礼普贤大士”。
普贤信仰还流行成都一带。《益州名画录》载,晋原杜弘义,攻画佛像罗汉,于宝历寺东西廊下画文殊、普贤二圣像,世人称妙。
大慈寺则专门建有普贤阁。有宋一代,普贤信仰已广见于峨眉山。行明禅师历五台、峨眉,礼文殊、普贤,“菩萨缘顺心应现”。宋太宗遣张仁赞,“赍黄金三千两,于成都铸普大士像,高二丈六尺,至今供养。”
明洪武初,宝昙国师敕住峨眉山,“建铁瓦殿,并铸普贤金像。”总之,峨眉山“大小寺莫不崇奉普贤,四方信士礼敬普贤者,也莫不指归峨眉。”
“以普贤视峨眉,不啻沧海之一滴,而峨眉有普贤,则如芥子须弥。”
九华山
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最早在九华山进行宗教活动的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据《福地考》载,九华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
唐朝新罗太子金乔觉驻锡九华,苦心修炼数十载,唐贞元十年(794年),于九十九岁高龄,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
根据金乔老的行持及众多迹象,僧众认定他即地藏菩萨化身,遂建石塔将肉身供奉其中,并尊称他为“金地藏”菩萨。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道场,由此名声远播、誉满华夏乃至全球。
又有人称中国有五大佛教名山,即还有一弥勒菩萨的道场,一种说法为贵州梵净山,另一说法为浙江雪窦山。其中,梵净山为我国唯一居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圣地。
梵净山
免责声明:文章图片应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