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佛经中学的孝经是什么?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03 19:13:27

Ready

佛教中专论孝道的经文集包括《地藏菩萨本愿经》《盂兰盆经》《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孝论》等经典,以此劝导佛弟子知恩报恩,侍奉父母,重视孝道。

"《梵网经》

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

“孝名为戒”,“戒”是防非止恶,是制止之意,不让人为非作歹,行孝就能防非止恶。经中,佛陀要求弟子们懂得孝顺父母、师长、三宝,孝就是至道之法,即最根本的法门,也是圆成佛道的至上法门。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知道孝顺,就无法成就佛道。

"《佛说盂兰盆经》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

经中,佛陀告诫诸弟子,一定要“修孝顺”、“行慈孝”,时刻忆念自己的父母,乃至过去的七世父母,并于七月十五日供佛供僧,以令父母超拔解脱,报答父母长养慈爱的恩德。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

父母恩德,无量无边。不孝之愆,卒难陈报……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经中阐述了父母对子女的恩德广大,无量无边,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十种具体恩德,更是深厚难报,因此,佛陀劝导众生一定要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要勤侍父母,不能让父母受到任何委屈,通过知恩报恩的言行,以回报父母深恩。

"《佛说睒子经》

睒至孝仁慈,奉行十善,不杀、不盗、不淫、不欺诳、不饮酒、不妄语、不嫉妒。信道不疑,昼夜精进,奉侍父母,如人侍天,言常含笑,不伤人意,行则应法,不妄倾邪,于是父母即大欢悦。"

经中讲述了睒子因为勤修善行、恪守孝道死而复活的故事,这充分说明仁义、孝顺的不可思议之处。佛陀在给阿难尊者开示时也讲到,因为他前世“为子仁孝,为君慈育,为民奉敬”,才得以成为“三界至尊”,这也是“孝为至道之法”的有力佐证。

"《佛说孝子经》

睹世无孝,唯斯为孝耳,能令亲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恩重于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

能够让父母去恶为善、奉持五戒、执持三皈,比供养父母衣食之需更为重要。如果不能度化亲人,即使给予父母世间供养,也称不上真正的尽孝。

"《佛说观无量寿经》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经中讲到,要想往生净土,应当勤修三福,而“孝养父母”是第一福的首位,足以见出孝道的重要性。佛陀还指出,“孝养父母”也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成就佛道的净业正因。要想往生净土、证得般若、圆成佛道,必须孝养父母。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善男子,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一心供养满百千劫,不如一念住孝顺心。"

父有慈恩,母有悲恩,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说不尽的。即便是我们做再多的功德,也不如“一念住孝顺心”。唯有恪守孝道,孝顺父母,才能培植我们的福报。因此,我们要时刻牢记父母的恩德,以一颗孝顺的心去善待父母。

"《大集经》

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

要将父母当作佛陀一样来侍奉和敬养。因为父母给了我们色身,人身具足,慧命圆成,才能趣向菩提,证得佛道。因此,要像恭敬供养佛陀一样,孝养父母。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