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村:周至第一个灯笼村,坡店村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7 19:25:38

Ready

坡典村,又名侯家坡典。位于哑柏镇东2公里处,310国道南侧。驻村单位有:哑柏派出所、哑柏初中、哑柏织布厂、六屯织布厂、海玉织布厂、新宇学校等数十家。

该村建于公元前308年。据《侯氏祠堂碑记》记载,周时以爵卫姓,由郑之固氏迁此。初到时住于崖下坡底窑洞,以陶冶为生。后人口增多,饶有余货,遂名集贤村。至西晋永嘉六年(312)因遭水患,乃移家室于高坡之上,遂名侯家坡。碑文中所言原籍“郑之固氏”,即今华县的固市镇。清雍正《重修楼观说经台碑记》记为侯家坡。(“侯家坡典”简称为“坡典”,典是“底下”的乡音。)村居于渭河冲击层二道原上,东西两边各一条沟,东沟谓之杨家沟,西沟为孙家沟,村东西城门外各有一条“S”形大坡连着312国道,据说风水学谓之“二龙戏珠”。改革开放后,部分村民逐渐下移至国道两旁。现村中4条街道及田间生产路均已硬化成水泥路,已通公交。

古会的传说18古会的传说有一种版本就起源于侯家坡典。据周至县志记载,侯家坡典村,公元前308年,从河南固始迁入周至,该村面积不大,人口虽少,但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村子有完整的城墙,建有侯家祠堂,山神庙,地王庙,有官至朝廷的大臣,因而吸引了不少人文骚客,贤达贵人,在侯家坡典采风赏景,开设道德讲堂,传授周公礼仪。安史之乱以后,经侯家坡村族长倡导,各界贤达认真研讨,决定发起古会,纪念民族英雄张巡,许远,雷万春。倡仪一发出,得到了周围18个村子的响应认可,定于每年正月18为古会,纪念民族英雄张巡,许远,雷万春。

1975年打机井两眼,农田95%可灌溉,近年来因河道堵塞,干甘河水冲毁、淹没部分农田,水灾较为严重。

从建村至改革开放前,村人皆以耕为本,丰年喜庆灾年愁。20世纪80年代初村集体建砖厂,少数人头脑开放,外出推销辣面、枕头盖盖等刺绣品,经济逐渐活跃。现今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猕猴桃生产,苗木栽培,外出务工等。现有猕猴桃458亩,苗木13亩,猕猴桃冷库4座。现有建筑工队4个,生产资料超市2个,百货超市2个。村委会设图书馆,方便村民学习科学种植、养殖以及文化休闲。

坡典村是闻名周至的灯笼村,为玻璃纸宫灯的发源地,盛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家在做,经济收入可观,赞誉为“第三料”(庄稼),现在做的人虽然少了,但品种更多样化。

村东有菩萨庙一座,村西有聚贤寺一座。村祠堂是古建式样,1975年祠堂前殿、后殿,东西厢房均被拆,建校园。现存祠堂门前古槐树一株。

周至聚贤寺,位于陕西西安周至县,由本源法师带领众居士发心建设,建寺以来三十多年,由于地处偏僻,本源法师年岁已高(81岁)没精力发展,现有两位法师,发心修建,因经济有限,望广大善男子,善女人随喜捐助,随喜五百元以上的刻石碑留名,五百元以下立消灾祈福牌位,有三位法师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三十天回向祈福,阿弥陀佛。

侯氏家族迅猛发展的同时,其他姓氏因亲缘关系也相继迁入,杨、李、赵、郭、曹等姓氏居住本村三代以上数百年。村民乐施好善,上古时加入“十八古会”“报恩寺二十三会”,每年盛会,规模大阵容强。

清朝初期,村中经济发展到鼎盛时期,耕地合计3000余亩,又在秦岭深山购置开垦山地,现在的佛坪老县城即在侯氏山场之内。老人传说,佛坪县令换任第一件事就得拜谢山主(即侯家乡约),相隔数年村中侯氏派人进山收租。清末至民国初,村里所有开支如:修祠堂、盏庙宇、过古会唱戏均为山场租金收入。年已95岁的侯焕亭,十来岁时随大人进佛坪收租,佛坪老县城遗址现有石碑刻记侯家山场旧址。现今仍有几户侯姓本村人居住于佛坪老县城附近。

该村独特的“跑竹马”可追溯至清嘉庆年间,当时村子基本全是侯姓,修建了祠堂、神庙,又自发组织耍热闹。参加者四里八乡借道具、服装、彩旗等,冬季晚上排练。每隔三年五载,丰收太平年间,正月十五前后出厂跑竹马。有时会被邻村请去延续到正月完,经久不衰。

侯效奇,现任甘肃省政法委副书记。

侯守信,抗美援朝战士,荣立“人民功臣”匾牌一面。

侯俊清,抗美援朝战士,荣立“人民功臣”匾牌一面。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