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里写到:
“一日,如来佛祖唤聚诸佛、众弟子, 对大众说: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谁肯去走一遭来?”
观音菩萨道:“弟子不才,愿上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
这是《西游记》中第一次提到大乘佛法三藏,是从如来口中提出来的,从他口中可以清楚知道,如来佛祖想要传经到东土, 而不是唐僧要取经。 甚至没有任何人想要取他的经。
这么看了这么多年的西游记,有多少人看出来?根本就是传经,而不是取经!
有人说,要传经送过去就好了呀。其实不然,轻易送上门的东西,即使真的好,你也会抱有怀疑态度,但是挖掘到你的需求点再让你主动要的东西,就会让你觉得有用了!
而当时,如来要把真经, 永传东土,是相当有难度的。
万水千山, 路途遥远和“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这只是客观的原因。
佛法无边的堂堂如来佛都感到传经难, 是因为我东土终生都愚蠢么?呵呵,照例,看原著:
一、底层阶级:观音在福陵山云栈洞点化猪八戒的时候说:“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我们来看猪八戒的回答:“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八戒同志当时在云栈洞当着土匪靠“吃人”度日,但人家有土匪的基本原则——“依本等吃人”。八戒同志很直率,不信佛,只相信填饱肚子比犯多少罪都强。
二、中产阶级:观音初到长安,先拿锦澜袈裟、九环锡杖在长安城里卖。遇到几个愚僧,道她:“你的袈裟要卖多少价钱?”观音道:“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那愚僧笑道:“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愚僧, 倒有几贯村钞,手上有几个钱,但他们是僧人啊,还是能竞选水陆道场主持人的人,级别不低吧?披着佛教徒的外衣,心里压根都不信佛,他们非常的现实,“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对这个没兴趣啊!
三、官僚贵族阶级: 太史丞傅奕上表“谤”佛:
“西域之法,无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诱愚蠢,追既往之罪,窥将来之福,口诵梵言,以图偷免。自五帝三王,未有佛法,至汉明帝始立胡神。然西域桑门,自传其教,实乃夷犯中国。言礼本应事亲事君,而佛背亲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继体悖所亲,若遵无父无君之教,正所谓非孝者无亲。”
他不信佛, 还“谤”佛,直截了当——佛教有害。
这一切在如来眼里就成了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法门,怠慢正宗。
但也从主观上讲述了大乘佛法想永传东土的难度——一个字,太难了!
既然难,就不传了么?不,要传!咋传?
前面讲了,挖掘需求点,让你自己来取呗。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要想东土能取经,皇帝开口说要取,自然会有人来。于是,观音到长安后,就开始挖掘唐太宗的需求点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第十二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古代的神话传说里,人死了, 不是黑白无常就是牛头马面之类的阴差拿脚镣手铐来勾魂。
但是唐太宗就不一样了,是阎罗殿的大管家崔判官亲自跑来接的!原著写到: “太宗渺渺茫茫,魂灵径出五凤楼前……独自个散步荒郊草野之间。正惊惶难寻道路,只见那一边,有一人高声大叫道:“大唐皇帝,往这里来!往这里来!”……太宗问曰:“你是何人?因甚事前来接拜?”那人道:“微臣半月前,在森罗殿上,……臣已知之,故来此间候接,……”太宗道:“你姓甚名谁?是何官职?”那人道:“微臣……姓崔名玨。今在阴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二人正说间,只见一对青衣童子,执幢幡宝盖,高叫道:“阎王有请,有请。”
阎王有请在先, 崔判官得到消息后抢先来迎接。
紧接着,“那青衣将幢幡摇动,引太宗径入城中,顺街而走。只见那街旁边有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那建成、元吉就来揪打索命。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
然后“十王出在森罗宝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
十王道:“陛下是阳间人王,我等是阴间鬼王,分所当然,何须过让?”
十殿阎王唐太宗,真客气。
再然后,秦广王道:“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逐一检阅,只见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崔判官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将簿子呈上。十王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 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十阎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还魂。看,死了去了地府,白得20年阳寿,还有鬼官送着还魂,是不是赚到了?
然后在崔珏的带领下,顺便还游览了地府。
径出幽司,过了幽冥背阴山,历了许多衙门来到了十八层地狱, 处处俱是悲声振耳,恶怪惊心。“太宗听说,心中惊惨。”“早过了奈河恶水,血盆苦界。前又到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才能救你。’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却那里得有钱钞?’判官道:‘陛下,阳间有一人,金银若干,在我这阴司里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约,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库,给散这些饿鬼,方得过去。’……太宗甚喜,情愿出名借用。遂立了文书与判官,借他金银一库,着太尉尽行给散。判官复吩咐道:‘这些金银,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爷爷过去,他的阳寿还早哩。我领了十王钧语,送他还魂,教他到阳间做一个水陆大会,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众鬼闻言,得了金银,俱唯唯而退。判官令太尉摇动引魂幡,领太宗出离了枉死城中,奔上平阳大路,飘飘荡荡而去。
最后,判官送到超生贵道门,临别前还嘱咐:“陛下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阴司里无报怨之声,阳世间方得享太平之庆。凡百不善之处,俱可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
看到这里,懂了吧?太宗需求点已经挖到了,想要不善之处一一改过,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要办水陆大会,超度无主冤魂。
太宗的不善之处(恶): 弑父;杀兄;害弟,;荡平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伐,杀人无数,以至无数枉死冤魂叫冤报怨如此种种,皆可改。
既然能有这两大好处,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这两件事都是太宗最忌讳、最揪心、最想要的事儿。
所以“唐王一一准奏,辞了判官,脱了阴司,回到阳间。然后,出榜招僧,修建水陆大会,超度冥府孤魂。
这场水陆法会, 选得大小明僧共计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诸所佛前,物件皆齐,头头有次。选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黄道良辰,开启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陆大会。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国戚皇亲,俱至期赴会,拈香听讲。
大场面的法会,我在普陀山有听说过。但书中描述的场面,恕我孤陋寡闻,没听过,更没见过。
这个法会能不能达到太宗办法会的两点初衷呢?普谕世人为善是可以的,毕竟皇帝带头做了,上好下行嘛。但是能不能超度超度那无主的冤魂?答案有待从原著考证。
刨去“普谕世人为善,管教你后代绵长,江山永固”这个事情可以解决,那么剩下的超度冤魂自然就是他最关心的事了。
超度:佛教指念经或做法事使鬼魂脱离苦难,为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投胎转世。
什么样的人死后不能超生呢?在印象中,坏事做绝的人永世不得超生。
可原著里没有说做坏事绝的人不得超生。而是“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枉死的不得超生。
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按照生死簿, 未到死期,就被唐太宗杀了,是枉死。
这些枉死的冤魂,不超生,等在地府,二十年后太宗也要从那儿走,那个时候就是算总账的时候了,你说太宗皇帝怕不怕?
所以,这个水陆法会到底能不能把这些枉死的冤魂都超度了,太宗心里没底啊。谁也没办法保证。
这个时候,观音跳出来补刀了:“你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浑俗和光而已。”
你办这的个水陆法会, 讲的小乘佛法,根本就不能把超度冤魂! 浑俗和光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一个字,没用!
观音菩萨这一刀是不是补到唐太宗的心坎里,说到点上了?
紧接着,菩萨又给出了解决方法:“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
哦豁,这不是救命稻草么?太宗立刻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他已经不想等了,立刻马上,快给我上台开讲!
然后观音来了最后一句“绝杀”(这销售工作,堪称完美!)——现出真身,留下颂子:
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
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所以,真经只有一个作用,,“能超鬼出群”。大概的意思就是:能解能消。愿意和解的和解, 不愿意的就消灭。
太宗即命众僧:“且收胜会,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秉丹诚,重修善果。”
于是,就接到了之前讲的,唐僧取经的原委。
想取经的不是唐僧,而是唐太宗,唐僧只是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
今天先讲到这里,再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