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大乘佛教初期的宗教背景和理论基础)
这次课开始讲初期大乘佛教,初期大乘它的背景跟部派佛教差不多,国家背景是贵霜王朝和南方的案达罗王朝,宗教背景是婆罗门的正统六派。
南印度的案达罗王朝虽然主要是信奉婆罗门教,但由于其对佛教亦施行“从旁奖掖”的政策,因而大众部于东南印度在案达罗王朝的保护下而得到发展。同时,转向于西北印之罽宾一带的上座部系,尤其是从上座部系所分裂出来的说一切有部,由于得到贵霜王朝的支持而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后来,由于南方案达罗和西北方贵霜王朝的势力不断地都扩展到了中印度一带,而使得原先受到“法难”(巽伽王朝的补沙密多罗王在位之时还发动了规模宏大的排佛运动,号称中印度法难)冲击的中印度一带的佛教获得了恢复的机会。这从后来笈多王朝时代佛教的重心又开始转向中印度一带这一情况中可以看出。
先说菩萨思想的萌芽。初期大乘的时间是从公元50年到公元400年。
公元元年左右,大乘菩萨思想就开始萌芽了,大乘把佛教区分为大乘和小乘,小乘又分为声闻乘和缘觉乘,大乘也叫菩萨乘,这就出现了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乘就是交通工具。
三乘比喻运载众生,出生si苦海,到达niepan彼岸的三种法门。依次解释一下三乘,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就是通过听闻佛法,佛法告诉你世间苦,为什么苦?出世间乐,如何得到乐?也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通过修习四圣谛获得解脱,这条路就叫做声闻乘。咱们之前讲的都是声闻乘的东西。
缘觉乘也叫独觉乘,辟支佛乘,出生在无佛之世,无师友教导,以自身的智慧观十二因缘而觉悟真谛,独自悟道、解脱生si,所以叫独觉。虽然没有学过佛法,但是他自己足够的聪明,能通过反省自己最终达到niepan的境界,这个是很厉害的。
菩萨乘又叫做大乘、佛乘、如来乘。菩萨的全称是菩提萨埵,菩提就是智慧、觉悟,萨埵就是有情、有感情的众生,菩提萨埵就是觉悟的有情。
菩萨道与声闻、缘觉的区别主要在于,菩萨不仅要自己断尽烦恼,获得清净niepan,他还要广度众生,帮助其他人解脱,这是菩萨与阿罗汉最大的不同,最能体现菩萨乘特色的就是四弘誓愿。一切菩萨最初发心修行时必发此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排第一的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要把一切众生都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自己觉悟,也使他人觉悟,这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就是大乘或者叫菩萨乘思想。
菩萨思想是怎么出现的呢?有两点,一是理论背景,二是社会背景。
先说理论背景,大乘佛教它是广泛吸收各部派佛教的理论,最主要的就是大众部的理论。
- 阿罗汉不如佛。这个是南方大众部案达派的主张。安达派怎么和法藏部分裂的?因为大天五事,大天五事的核心思想就是阿罗汉不如佛。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时期的大部分部派认为阿罗汉跟佛差不多,最后都是niepan吧。案达派就说佛比阿罗汉要强,这个咱们从一切种智的角度分析过了,就不多说了。
原来佛和阿罗汉是一样的,现在案达派给它撑开了。
第二,方广部的一切皆空。方广部是从安达派分出来的,也算大众部一系,又叫大空宗,因为这一系的人呢讲什么都是空,什么都是虚幻,一切皆空,他们的一切都是空的观点与大乘的诸法自性空的理论很接近。什么叫诸法自性空,就是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假合而成,都是虚幻不实的,看着是书,其实是纸,看着是黑板,其实是木头,看着有一个我,有我的生命,其实不过是四大五蕴假合的这么一个臭皮囊。
方广部他说佛,布施皆是空,就和诸法自性空差不多。但是大乘虽然讲自性空,但也讲缘起有,这个稍后的详细说。
方广部他就只讲空,这个就有点空的太厉害了,所以怎么叫大空宗呢?大乘龙树菩萨那是专门讲空的,都骂方广部,这些人是方广道人恶趣空,大乘、小乘全都骂他。虽然方广部的名声不太好,但大乘提出的诸法自性空的观点,很可能是受到方广部的启发。
第三,北方大众部从一开始就神话世尊。
大乘佛教也是走这条路,把世尊由人变成神。你想想世尊在中国文化里,大家对他是什么印象?一提起来都是西天大雷音寺我佛如来,那是高高在上,fa力无边,寿量无边,一刹那知一切法,简直就跟造物主差不多了。这种倾向很可能是受到大众部的影响。除了大众部,还有一个法藏部的重视佛本生故事,佛本生故事就是佛陀前生的故事,所谓前生不是前一生,是成佛之前的好多生,在部派佛教时期,大家管在因位修行的佛陀叫菩萨,因位就是原因那个位置,就是正在发展,还没有发展成结果,就是在因位。跟他相对的一个词叫做果位,就是结果那个位置。本生故事就是讲世尊成佛以前,做菩萨时候的故事。部派佛教一般是不重视这种本生故事的,或者说又不重视菩萨。但是法藏部呢他就很重视本生说,并把本生故事单独编为佛经中的一类。比如大家最常听到的一个故事叫做割肉饲鹰,就说有一个鹰正在捕猎一个鸽子,世尊当时还是菩萨,看到了就要救这个鸽子,世尊就把老鹰拦住了,跟鹰说:你别吃那个鸽子了。鹰一看有个菩萨拦着,也不敢造次。鹰就跟菩萨说,我也不是说非要吃它,但我不吃它我就得饿死,我是个肉食动物,你让我吃草我也消化不了啊,你现在把他救了,你就等于是把我害死了呀。世尊想想,他说的也有道理,那既然你非得吃肉,那干脆你就吃我的肉吧。于是拿出一把刀就开始割自己的肉,割了一大块儿就送到老鹰面前,老鹰看着眼前这块肉,眼泪就下来了,太肥了,这就是割肉饲鹰。
所谓本生故事就是这种小故事,着重弘扬这些菩萨的事迹。这些东西后来都被大乘佛教所吸收了。大乘佛学是从部派佛学中发展出来的,各部派对他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中大众部的几派对他的影响尤其深。当然这并不是说部派转化成了大乘,而是说大乘是吸收了各部派的特长,独立发展出来的。
理论背景先说这么多,下一章节讲社会背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