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大乘佛教 > 大乘佛教,无尘

大乘佛教,无尘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16 00:14:10

Ready

从小乘到大乘 佛教的三乘佛法

人们一般将释迦牟尼在世至佛经的第二次结集这段时期称为“原始佛教”。这一阶段的佛教,教理教义都还比较单纯,僧团以释迦牟尼和他的诸大弟子为核心,基本上是统一的、团结的,第一次结集便是对原始佛教经典的一次总结。其后,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在印度继续扩大着影响。

但大约到释迦牟尼去世后一百年左右,随着诸弟子的相继离世,僧团内部主要围绕着戒律问题出现了矛盾,最终导致分裂。于是有了在毗舍离城的第二次结集,以此为标志,佛教进入“部派佛教”的发展时期。

第二次结集的起因是这样的:

一位来自西印度摩偷罗城的耶舍比丘来到毗舍离城,发现这里的一些比丘违背了原有的教规。出现向人乞钱的现象----按照原始佛教的教诫是不允许僧人储蓄钱财的,因为这样一来很容易助长贪心---因此提出异议,结果发生了争执。

耶舍回去后反映此事,并约集东西两方的七百名长老对这一行为作出判决;为了对经、律的内容统一认识,又采用会诵方式,举行了一次结集,即重新整理了一番佛教经典。会议形成了所谓“十非法事”包括向人乞钱、储存多余食品等在内的十种事情被视为非法,违法者要被驱逐出僧团。

由于参加此次结集的多为佛教长老,故又称为“上座部结集”(因为有七百人参加,在佛教史上又称为“七百结集”)。“上座”是梵语sthavira的意译,又译为“长老”、“首座”等,是指出家时间长、年龄大的资深出家者,他们在佛教中通常有着较高的地位。以这些上座长老为代表形成的“上座部”是部派佛教的重要一派,也是后来小乘佛教的主要来源。但是,上座部这些长老的意见遭到毗舍离众多僧侣的反对,他们另召集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针锋相对的决定上述十事为合法。由于参加这一次结集的人数很多,因而被称为“大众部结集”。这是佛教内部部派分裂的开始,出现了“上座部”与“大众部”两派,而后者则被学术界视为大乘佛教的主要来源。

从两派当时争论的焦点内容来看,显然与社会发展、佛教徒要求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有关。虽然他们争论的戒律属于非常细微的事情,今人可以不必太多关注,但他们对待这些问题不同的处理方式则是值得注意的。“大众部”的基本态度是:佛教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要适应广大信仰民众的需求,这一点确实与后来产生的大乘佛教思想相通。

一些佛教史书还记载,到阿育王时期又举行了第三次结集,地点在华氏城。以国师“目犍连子帝须”为首,有一千名比丘参加。当时阿育王确定了用药汤、饮食、衣服、卧具等四事供养比丘的原则,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外道"梵志为追求“利养”则大量混入佛门,而继续“以外道法教化诸人”导致佛法极大的混乱。这次结集的目的就是为了剔除掺杂进佛教的这类外道教义,再次整理经、律、论三藏。

佛教的分裂从“上座部”和“大众部”分裂开始,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到大月氏贵霜王朝建立时(公元1世纪中叶)形成了很多独立的派别,这段时期被称为部派佛教。这些派别的次序、名称、时间、数目和原因等,各种文献的记载相当的繁杂,已知的部派名称大约有四十个,考古资料能够证明的有二十五个左右。

从佛灭的第二个百年,约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上座部”发生分裂。据说,当时一位名叫犊子的比丘奉舍利弗、罗睺罗为祖师,声称得到一部《九分阿毗达摩》据此提出了关于“人我”是“有”的新理论,遭到另一些人的反对,支持前者的僧侣称为“犊子部”或者“说一切有部”,反对者叫“化地部”。与此同时“大众部”中也分出两派,即“一说部”和“鸡胤部”。这两派的分歧,可能与对待佛说的态度有关,比如鸡胤部就只弘扬新出现的阿毗达摩即论藏,他们认为“经”和“律”都属于佛的方便说法,并非根本法门,不必去学。当然,所有这些佛教派别都还属于小乘佛教范畴。

其实,大乘佛教也分出很多派别,有些教派的分歧也是很大的。应该看到,早期“小乘佛教”的这些理论纷争,也延续到大乘佛教中;大乘佛教争论的很多问题,也都可以在小乘佛教中找到最初的根源。比如“大众部”关于世界“但有假名,都无实体”的理论对于大乘学说的产生有很大影响;“上座部”中“说一切有部”对于世界万物,特别是对于心理现象的分析,“经量部”的“一味蕴”和“转世说”等,为以后的大乘有宗即瑜伽行派直接继承。

在大乘佛教兴起后,小乘佛教并非彻底消失,而是仍然存续着直到我国玄奘法师旅印时,印度仍有不少小乘佛教的僧侣。南传上座部佛教更是一直在发展着,它的“三藏”主要用巴利文写成,《阿含经》是其最重要的经典。总的来说,小乘佛教重视个人的渐次修行,主张放弃现世的一切,追求自我解脱,不像大乘佛教那样注重利他精神。

公元5世纪时,小乘佛教出现的一位重要的佛学家,名叫觉音。他当时准备把三藏经典翻译成巴利文,然后加以注述。而当时斯里兰卡的许多大长老对他的能力表示怀疑,要求他写出一些心得给大家看,来证明他的能力。于是觉音就写了一部《清净道论》,这部书是他对三藏经典的总结,是三藏经典的精髓,书中按戒、定、慧三字编定,特别强调修定的方法。直到今天,这部书都是南传佛教僧人们修行的重要依据。

目前南传佛教主要流行于南亚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我国南方傣族等少数民族也信仰南传佛教。而新兴的大乘佛教则主要向印度的东北方向流传,经过西域一带(主要指今新疆、甘肃等地)而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发扬光大。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