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经》第25卷讲义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3 00:58:52

Ready

我们今天完善一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二十五,我们在讲卷二十三的时候就一直提到现在要讲圣者的境界。我在前期讲到了善现,多数人在修行中不了解什么叫善现,善现就是本性所现。所以第一句就讲:“善现,汝复观何义言?”这个‘汝’我曾经在《妙法莲华经》讲过,汝是指的我们的母体,代表我们看不见的内在的本性。在古文中包括国学中,经常也用汝,汝其实是按道来说的。在戒律当中也经常用汝,我们有人看过《少林寺》,就说“戒行善不杀生,汝今能持不?”这个汝是指你的本性,说汝复观,为什么叫复观呢?这就是往生就是往见重复还有观现,所以通过修行以后,我们找到了我们现在的本性,这里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法义呢?如何去表达?从哪里去表达?因为从二十三卷开始提到了圣量,所以“善现汝复观何义言?”指的是如何表达,这里就说“眼界若有为若无为增语非菩萨摩诃萨”,这就是说,我们从观见本来面目的时候从眼界而发现的,这个眼不是指的我们的眼睛的眼,耳、鼻、舌、身、意,也非我们现在知道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子,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十二因缘里面,就讲了眼、耳、鼻、舌、身意所意作的是对应于色、声、香、味、触法,所以这里边的眼、耳、鼻、舌、身、意讲的是色、声、香、味、触、法,所以眼界即是意识界。这个眼界及意识界,在好多经典都有这样的原文,因为这个‘眼’在《金刚经》里讲过:如来有肉眼不?、如来有天眼不?如来有佛眼不?这些都是表达的眼,但是各个层次不一样,所以从色、声、香、味、触、法开始,引发眼界所见到的有为和无为增语,皆是表达我们修行次第。所以修行次第中,我们要明确性非有故,为什么叫性非有故呢?这个‘故’不是故意,是我们的故乡,是我们的原来。性非有,但是有什么呢?有我们的本来。多数人对这个性非有故,以为是故意或者是因为。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本来就如此,也不是性从别的地方所生,是因为有我们原来本来就该有的,而且通过修行能够证得了非常非常况大,这个况是情况的况,况大无比有眼界为无为增语及耳、鼻、舌、身、意有为无意增语。所以在初分教诫教授品当中,对整个圣量的说法,都是以青荷显化来表达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现的色、声、香、味、触、法,引发的由凡夫进入圣量境的表达。

所以说《大般若经》又是唯识的一种阐解,同时也是从凡夫过度一直到佛境界的一个次第法义演化,这就表达我们在修行过程中,通过有为无为的增语能够明白法义法理了解一些解脱道,但是这里面还存着细微的漏与无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因为眼界若有罪若无罪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为什么叫眼界有罪无罪是菩萨摩诃萨呢?我们知道眼界是法界也是色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界也是空界,即使我们能够通过修行证得了法性和空性,同样也有真正的辨别,也会知道有罪和无罪的关系,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漏,因为菩萨摩诃萨是一个广大况界的有情意识,所以很多人把菩萨摩诃萨理解成是菩萨的境界,其实它是一个佛有情的境界。所以后人往往把佛菩萨并连在一起并没有错。那二十五卷所讲的真空妙有所现的即境,就是即可的即意境的境,是展现出来圣量有漏和无漏,表达就是还没有达到的究竟,也告诉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一旦达到了明白了,眼、耳、鼻、舌、身、意还要继续去深造,所以说从色界开始到了色、声、香、味、触、法也要明白尚毕竟不可得,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眼、耳、鼻、舌的演化。所以开悟见性在我们修行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就是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深入色、声、香、味、触、法找到常与无常、漏与无漏的关系,来完善菩萨摩诃萨。所以说圣者的证量,今天还有人在问我,师父你给我讲讲识点的关系,讲出来看看什么样的情况,才叫做开悟,我跟他开了个玩笑,我说这个不要问,当你肚子大了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怀孕了,听起来是一句笑话,其实还不如告诉你,当我们吃饱饭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肚子饱了,因为修行是个觉知的过程,也是知觉的过程,你要明白觉知的过程,那么你就要知道如何去入法,如何去入法界,应该明白声闻明白缘觉,甚至我们要明白菩萨生成的次第,要明白眼、耳、鼻、舌、身、意所应现的色、声、香、味、触、法展现它的法界,这就是我们是不是从有微细的烦恼找到净与不净的关系,然后我们才能完善整个次第的过程。 在《大般若》经的后面越来越深奥了,因为深奥的前提下指的是引导众生菩萨摩诃萨的境界,并不是因寂静而达到寂静,从寂静中生起来信心明白法义,也不是从寂静中能够出离到法性,因为我们都知道寂静也尚不可得,所以能够明白菩萨摩诃萨就是圆满的佛境界时候,我们一定要找到微细的惑或者微细的漏,把它全部圆满起来,找到我们的修行次第与佛菩萨差异的地方。因为我们在二十五卷当中,我们现在还在初级的四果罗汉过去刚刚的一步,才入于法界,一定要知道法界也毕竟不可得。如果有人问,我们的法界是不是空性?我可以告诉你法界就是实相,如果有人问法界是不是实相?我可以告诉你法界就是空性,所以不二法门,我们就是把它阐明,有的是什么?有的就是有情。空的是什么呀?空的就是法性。法性而有情,具备有真色,就是色、声、香、味的色,也就是色界,有人说我要破开欲界、色界、无色界,告诉你如来本是真识的,它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而是用心所看到的心现,这个境界是非常非常高的,即使我们通过四念处,通过十二因缘乃至达到了罗汉境界的时候,也要明白我们还有没有究竟,即使明白了法义境界,我们也知道并没有达到真正的菩萨摩诃萨,所以说我们结合密法结合我们现世的包括禅宗或者净土宗来加以方便修行的时候,就要完善证悟寂静。只有完善的证悟寂静的时候,才能知道我们本体就是我们的性体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说当我们修行到一个状态的时候,就具备了真正的眼识,这个眼识就是智慧。所以说我们要想得到智慧要想真正解脱要想不被我们的烦恼所缠绕或者是束缚,那必须要从我们的基础开始,学到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有为和无为、了解更多的有漏和无漏、了解眼、耳、鼻、舌、身、意所能达到的色、声、香、味、触、法的次第关系,用来加以深化能够彻知有罪和无罪、能够便于加以防护自己。其实一种智慧就是一种表现,如果说我们不能知道智慧就是我们的护法,往往迷信在某些佛像上:这个是大护法,那个是大护法的时候,我们其实已经离开了道。所以真正的智慧就是我们的大护法,无论是认识到了性体还是认识到了有情,知道同体大悲发生的状态也就是开悟以后,我们也要了解开悟以后的增语所用,要了解增语非有的关系,最终了解到眼、耳、鼻、舌、身、意乃真正的菩萨摩诃萨,这个是终结的究竟的和毕竟的。所以成佛离不开小乘的十二因缘,离不开漏与无漏,离不开非与不非。 通常我们在学习佛法当中感觉到有些句子比较难懂,一定要知道我们今生所要真正成就,不是因为难懂而不学,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才听不懂,所以要想听懂大的经典,能够了解经典里面的实义,必须要了解修行次第,必须达到证悟。我们中国近三十多年来,开悟的人寥寥无几。所以通过你的修行先开悟先能长上眼睛,才能够看懂宇宙万物所具含的次第关系,你才能明白什么叫做解脱什么叫圆满,所以理法要修事法要行,理事圆融才叫做事事圆融。所以古人在修行过程当中,他们边行事边学理,尤其是我们的唯识,通过唯识与行为相结合,通过修法与唯识的正见,这个正见就是我们有了正确的眼睛,才能看懂圣者的状态,你才能知道解脱的标准和意义。这样我们慢慢的就会把更高深的经典全部搞明白。所以说我们在讲圣义境的时候,往后会更加更加的有难度,希望大家慢慢的去从小乘的十二因缘开始,了解诸法是如何演化的,了解法性了解法事,更要了解我们现生的六入关系,所以学唯识并不能忘掉大乘,大乘的精神还是以六度万行为主,所以修行也就是找到常性与无常与真常的对立来看它的差别也就是分别。什么叫做分别呢?开悟的实相状态就叫做分别,如果我们不能分别出来凡夫和圣人,那我们真正想解脱是难上加难,即使你学一辈子也学不到位,所以说理要通事要行。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