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五大丛林(二)王庙宝通寺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19 09:23:10

Ready

二、皇家寺庙宝通寺

1、宝通禅寺简介

宝通禅寺习称宝通寺,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大东门外的洪山南簏后翠绿丛林中,是武汉市四大佛教丛林之一,系中国佛教禅宗的临济宗派寺院。按佛教界的说法:宝,系指三宝,即佛、法、僧。通,即是要精通佛教的道理。这便是宝通禅寺名称的含义。

宝通寺还是武汉市城区唯一的皇家寺庙,有1600多年的历史。该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初名为"弥陀寺",后又称为"东岩阁",到南宋理宗瑞平年间,由荆湖制置使孟珙为防金兵南下,将随州大洪山的皇家寺院灵峰寺迁往武昌东山,改东山为洪山,并扩建弥陀寺,改名为崇宁万寿禅寺,俗称洪山寺。

2、宝通寺与禅宗

武汉的宝通寺系中国佛教禅宗中的临济宗派寺院。禅宗,为佛教传入中国后才出现的,系中国土生土长的佛教宗派。因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为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本有之佛性为目的,所以亦称佛心宗。禅宗的祖庭有河南少林寺,安徽岳西二祖寺、天柱山三祖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五祖寺以及广东南华寺等。

传说菩提达摩为创始人,被尊为初祖,其后几代的传承者依次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禅宗传承的影响,自四祖道信时开始扩展,结束了流动生活,于黄梅双峰山聚众定居,垦荒自给。五祖弘忍始为朝廷承认,其禅称为“东山法门”,门徒布于全国,形成许多传禅基地。

安史之乱后,禅宗分为南北二派。北宗尊神秀为领袖,强调“拂尘看净”,要求“慧念以息想,极心以摄心”,通过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实现拂除客尘烦恼,清净自心的目的,被称为“渐悟”。南宗奉慧能为领袖,经慧能弟子神会等人的努力,受到自藩镇以至王室的重视,主张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不重戒律,不拘坐作,不立文字,强调“无念”、“无相”,“即心是佛”,“见性成佛”,自称“顿门”。形成禅宗的主流,其中以南岳、青原两家弘传最盛。南岳下数传形成沩仰、临济两宗;青原下数传分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五家”。其中临济、曹洞两宗流传时间最长。临济宗在宋代形成黄龙、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

3、宝通寺的经典

作为皇家寺院的宝通寺,其藏经殿藏有许多佛经。作为禅宗代表经典的《六祖坛经》这里也有收藏。禅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提出了“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

另外,禅宗思想广泛流传的过程中,将其自然任运的态度注入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禅家南宗的主张经过南岳、青原一二传以后,便将禅的意味渗透在学人的日常生活里,使它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

4、典型的皇家寺院

从宝通寺的历史沿革中不难发现,它一直与历代朝庭都有关系。这坐藏身于武汉闹市区的寺庙,在历史上曾得到唐太宗等十位皇帝和六位王侯的大力护持,是最具典范的皇家寺院,其建筑风格也颇有皇宫气势。

宝通寺最早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因其建在武昌东山故名为东山寺。到了唐贞观年间(627-649)鄂国公尉迟敬德,奉唐太宗之命在此扩建东山寺,用于监制铁佛,并改东山寺为弥陀寺。南宋端平年(1234-1236),因金兵南下, 荆湖制置使孟珙奏请朝庭同意,将随州皇家的大洪山寺迁至武昌东山。改东山为洪山,赐名为崇宁万 寿禅寺,俗称洪山寺。至明成化廿一年(1485)更名为宝通禅寺,始易今名。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宝通禅寺自始自终都为皇家出资兴建,为典型的皇家寺庙。

据传,唐宝历二年(826年),洪州(今江西南昌)开元寺善庆大师云游到随州大洪山,修建了“灵峰寺”。善庆大师圆寂前,为祈雨救护庄稼,毅然割下自己的双足留于寺内,表示升天以后也要为乡人利益奔走。这双“佛足”便成为灵峰寺的镇寺之宝。南宋理宗端平年间(1234-1236年),荆湖制置使孟珙为了防范金兵南侵,便将善庆大师的“双足”迁至武昌东山,并奏请宋理宗扩建弥陀寺,敕改名为“崇宁万寿禅寺”,改东山为洪山,以纪念随州大洪山。

宋开庆元年(1259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武昌时,闻蒙古皇帝蒙哥于四川战死,急收兵北返争夺皇位,并命取“佛足”随军,以鼓舞征战士气。忽必烈登上皇位后,又派钦差专程护送“佛足”奉还武昌洪山。

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万寿禅寺毁于战火。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就藩武昌时,又重修寺院。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桢奏请浙江龙门海禅师来武昌主持寺庙,昭王护法,庙宇重修一新,超过前代;洪武十七年铸青铜钟一口,挂于钟楼,钟重5048斤;明英宗朱祁镇于正统十年(1445年),赐藏金书,并亲书金字《法华经》一函,金像三尊,命楚康王送于藏经阁;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楚靖王奏请金额,改名为“宝通禅寺”,洪山宝塔也改名为宝通塔;明泰昌元年(1620年),光宗朱常洛颁发帑金重修宝通寺各殿;崇祯十一年(1638年)又经大修,并建五百罗汉堂,典礼之日,“合堂念佛,旋绕凡万余人,历六年不断,观者以数万计”。

清康熙十五年至三十年(1676-1691年),朝廷多次帑金对宝通寺进行重修和扩建,规模宏大,时称武昌诸佛刹之首。 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寺内已有僧众1500余人,正殿百楹,静室12处。嘉庆、道光年间,寺庙仍有修葺。但在咸丰中,太平军三次攻守武昌城,宝通寺又毁于兵燹。咸丰八年(1858年),逐渐修复,经30年又恢复了旧貌。光绪八年所修《宝通寺续修庙志》,记录了其兴废的原委。

宝通禅寺尽管是一座藏身于武汉城区的皇家寺庙,具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还是没有归元寺的名气大。这么多年来,在武汉人心中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寺庙不是它,而是在历史和佛法底蕴上都不如它的归元寺。然而走进宝通寺,你就会明白,1600年历史的它不与他寺争香火,不与岁月争时光的孤傲!这就是皇家寺院的风格与坐派。

随着武汉的发展,这座千年的古寺,在低调了100多年后,又重新走近了人们的视野。她以其独特的地位和灵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崇拜。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是人们祈福还愿、寻求姻缘的风水宝地,特别受到知性人士和青年人的厚爱。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