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文耶?白耶! 观世音观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 !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梵语音译]波罗[梵语音译]蜜多[梵语音译]时,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菩提[觉悟、智慧]萨婆诃。
揭谛:读gā dì ,去、去经历、去体验意。 菩提萨婆诃:愿佛遂我愿。
是仓央嘉措古鲁[道歌]而非仓央嘉措杂鲁[情歌]
十诫诗[原诗无名]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电影《非诚勿扰2》中一首诗《见与不见》[2007年作于北京,这名真也挺好的。]
原作者扎西拉姆·多多《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音译:意莲花生大师]
[原名]谈笑靖,汉族,广东肇庆人,生于1978年。佛教徒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喜欢
金庸《天龙八部·第四十六回·酒罢问君三语》
鸠摩智叹:“老衲虽在佛门,争强好胜之心却比常人犹盛,今日之果,实已种因于三十年前。
唉,贪、嗔、痴三毒,无一得免。
却又自居为高僧。贡高自慢,无惭无愧。唉,命终之后身入无间地狱,万劫不得超生。”
他原是个大智大慧之人,佛学修为亦是十分睿深,
只因练了武功,好胜之心日盛,向佛之心日淡,至有今日之事。
他坐在污泥之中,猛地省起:“
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
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
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
他回顾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又是惭愧,又是伤心。
段誉道:“大师要回吐蕃国去么?”
鸠摩智道:“我是要回到所来之处,却不一定是吐蕃国。”
鸠摩智微微笑道:“
世外闲人,岂再为这等俗事萦怀?老衲今后行止无定,随遇而安,心安乐处,便是身安乐处。”
说着拉住众乡农留下的绳索,试了一试,知道上端是缚在一块大石之上,便慢慢攀援着爬了上去。 [菩提萨婆诃]
这一来,鸠摩智大彻大悟,
终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广译天竺佛家经论而为藏文,弘扬佛法,度人无数。
其后天竺佛教衰微,经律论三藏俱散失湮灭,在西藏却仍保全甚多,其间鸠摩智实有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