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般若波罗蜜 > 佛教经典鉴赏

佛教经典鉴赏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4 11:37:53

Ready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汇编的总集,在我国最早称“三藏”、“众经”、“一切经”。“三藏”一词源于印度,是收集整理后佛教经典的三种分类,即经藏、律藏、论藏。“经藏”为佛释迦摩尼所说的关于教理方面的经典,“律藏”为佛所宣扬的关于戒律方面的经典,“论藏”包括佛自己的论议及佛弟子论佛语、释解教义一类的经典。

公元前后,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使得最初形成的三藏典籍,也就是后世称谓的小乘三藏又有了薪得发展,出现了对后世影响更大的大乘三藏,“乘”,释义是度、运载,指佛教修行的方法和道路,一般来说,大乘佛教兴起后,把它以前的佛教学说贬称为小乘,大乘和小乘是印度佛教的基本分类派别,大乘佛教因其教义更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其经典流传的地域更广,公元前后“三藏”典籍开始向北流传入中亚,并通过中亚传到我国,逐渐形成以我国汉地为中心的北传佛教。

传入我国汉地的三藏典籍,自东汉起就逐渐被译成汉文,汉文大藏经至晚形成于隋朝,最初是以写本流行,唐开元年间释智升编撰了一部著名的佛经目录书《开元释教录》,使得汉文大藏经目录具有了较为完整的形态,从而真正开始了我国汉文大藏经编撰和刊印的时代,我国第一部木刻本汉文大藏经《开宝藏》就是依据《开元释教录》雕刻的,公元七世纪前后,佛教从我国的内地、北印度及尼泊尔几个方面传入西藏,唐代松赞干布治理西藏时期创造了藏文,此后开始出现藏译佛典的活动。

汉文大藏经不仅收录我国历代翻译的三藏典籍,也收录了我国僧人子魏晋以来所撰写的各类佛教著述,其总数约有四千多种,两万三千余卷,大藏经是佛教的百科全书,不仅是佛门弟子供奉的“三宝”之一,也是佛学的资料宝库,同时它广博而丰富的内容,也为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以及医学、天文历算等多种学科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佛教经典鉴赏

小乘佛教基本教义的核心思想可用“四谛说”和“缘起说”来概括,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谛者,即真理,四谛,即四种具有真理性的道理,佛教认为,人从生到死都处在痛苦之中,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而且是永恒存在的,这就是“苦”,人们因愚昧无知,不识自身之苦,而去追求快乐,结果使得痛苦越积越深,而这种无望的追求就是贪欲,它是苦的总根源,这就是“集”,只有断尽一切贪欲,人们才能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这就是“灭”,“道”则是释迦摩尼为人们指出的解脱之路,“缘起说”,即因缘所生法,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事务均处在因果关系中,人的生死痛苦也是如此,“无明”即无知,是人生痛苦这一因果链条中的第一环,由无知引起人们追求物欲的种种行为,从而产生人的生死痛苦,指出世间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人自身都是姻缘和合而成,没有实在的具体的主体,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存在,都不能执著,人生的归宿是断尽贪欲,达到无有任何痛苦的“涅槃寂静”的境界,此外佛教还有一个教义就是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六道指“天、人、阿修罗(凶神)、地狱、饿鬼、畜生”,认为一切有情众生都得依据自己的善恶行为在六道中轮回转生,人一生中所作的善恶之事,在来世都要得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报应。

大乘经比小乘经数量更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一世纪前后,著名的有《般若经》、《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等,大乘经在理论上进一步发挥了小乘经佛教关于缘起的学说,认为一切世间存在既然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都是虚幻不实的,都是假的,“空”才是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而认为万事万物(即“相”)之所以被认为是存在的,那都是心作用的结果,所谓“三界唯心”,或“万法唯识”,万物的实相就是离开人们的认识而独立存在的本性,又称佛性、真如、法性,修行者只要离开一切“相”,体悟到真如法性就可以成佛,佛性人人都有,就看悟与不悟等,大乘佛教传入我国后形成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多个宗派,这些宗派的理论都出自大乘经或与大乘经有关,在实践方面提出了“菩萨乘”思想,菩萨具有慈、悲、喜、舍等无量功德心,以利乐一切有情众生为根本目的,大乘佛教追求的不是自身的解脱,而是更大义的“普渡众生”。

总之,佛教是一种宗教,在《大藏经》中确实有着种种唯心论的说教,曾产生过消极的社会影响,但它毕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重要文化遗产,在长达数千年的传播中,它为人们贪欲泛滥拨点心灯,为沉迷苦海不能自拔而指点迷津,教化人们弃恶从善,它也汲取了人类文明各方面的成就来充实自己,不断散发时代正能量的魅力,丰富滋养人类的心灵,因此,大藏经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宝库早已成为传世之作并将继续影响后世人类文明的进程。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