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般若与涅盘的派系斗争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9 07:29:08

Ready

​今天是初六,传统上,今天是送穷鬼的日子,也是正月以来第一个可以大扫除的日子。磊哥给你拜个晚年。祝你狗年旺旺发大财,万事顺顺享大福。

今天我要通过高僧竺道生的故事,跟你聊聊“一阐提能否成佛”的辩论经过和社会背景。

顽石点头

晋、宋年间,学者型高僧竺道生认真钻研《大般涅槃经》,提出了惊世骇俗的观点:一阐提也能成佛。

搞得当时的佛教界立刻炸了锅,一场轰轰烈烈的路线就此展开。

不仅如此,竺道生还有一个更惊人的观点:善不受报。顾名思义,像是在说行善得不到善报。

在佛教体系下怎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我们先来看看竺道生是何许人也。

竺道生虽然以“竺”为姓,但不是天竺人,而是祖籍河北的汉人。他从小就很聪明伶俐,跟着高僧竺法汰出家。竺法汰曾和慧远大师一起组织大论战,批判“心无义”,是佛教界名人。

名师出高徒,竺道生年仅十五岁就够资格登坛说法,后来他游学长安,拜天下第一名僧鸠摩罗什为师,成为鸠摩罗什门下最杰出的四大弟子之一。

竺道生特别有钻研精神,所以成长为学者型的高僧。既然总在钻研佛教经典,认真思考经典当中的义理,当然也就没有很多时间去做参禅打坐那些事,所以很显然,实践派不会喜欢这样的人。

当时《大般涅槃经》刚刚推出法显等人翻译的中译本,那时候书名译成《大般泥洹(huán)经》,“泥洹”是“涅槃”的另一种音译。

法显本并不是全译本,仅仅译出了全书开头的一小部分。但就这一小部分内容,对当时的中国佛教界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当时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偏重般若经典,《金刚经》的第一个译本就是他的作品。《大般涅槃经》和《金刚经》的说法非常不同。

虽然它们分别属于两个体系,但后来《大般涅槃经》里的佛性论、顿悟成佛论和《金刚经》里的“无相论”一起变成了《六祖坛经》的理论基石。

所以,前两部经你如果不熟,理解《六祖坛经》时就有困难。

今天我们很难有机会去读各种传统文化的原著,不只是因为远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很难理解,更根本上是因为很多有深刻影响历史的经典,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但很多经典里的观点,已经变成其他我们熟悉的经典的基石,成为我们日日都能用到却不知来历的常识。

回到我们刚才的话题,《大般涅槃经》属于涅槃系,《金刚经》属于般若系。讲般若系经典的高僧叫做般若师,讲涅槃系经典的高僧叫做涅槃师。

竺道生虽然是鸠摩罗什的高徒,但后来以讲涅槃经典成名,但他不仅仅是涅槃师,而是“涅槃圣”。

“涅槃圣”的称号来之不易。

《大般涅槃经》的法显译本对一阐提很不友好,但竺道生偏偏从字里行间发现疑点,认为经文里边更有基础性的纲领应该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既然也在众生之列,当然也有佛性,有佛性就有解脱成佛的潜力。

我的老师熊逸曾看过法显译本,总感觉竺道生的说法有点勉强,可想而知,当时的涅槃师就更不能接受他的说法了。于是大家合力打击异端邪说,不仅要对事,还要对人。

竺道生就这样被赶出了僧团,还被迫远走他乡。不过他倒没有走太远,只是从南京到苏州。

传说他在苏州虎丘向石头传道,当说到一阐提可以成佛的时候,石头纷纷点头称是,给我们留下了“顽石点头”这个掌故。

竺道生是幸运的,因为就在不久之后,北方高僧昙无谶(chèn)的《大般涅槃经》全译本流传过来,明确讲到众生都有佛性,一阐提也能成佛。

大家钦佩竺道生的理论洞见,异端人士也就此变成了先知。

论佛教般若与涅盘的派系斗争

但是,如果你知道“佛陀杀人事件”的话,你能感觉出这段内容里边,有对一阐提的宽容吗?不知道也没关系,我以后会讲到。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大般涅槃经》这样一部长篇大论型的佛经并不出自一人之手,也不是一次成型的,烧脑的内容又多,难免前后有一点矛盾,瞻前的时候顾不了后。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在《大般涅槃经》里,佛陀提到一阐提的罪过,从来都说“诽谤大乘佛教”,而不说“诽谤佛教”,特地把“大乘”标榜出来,言下之意似乎认为诽谤小乘佛教不算罪过。

这很可能是印度某一段时间里的宗派斗争局势的反映,那时候,婆罗门和小乘佛教都是大乘佛教的敌人。

佛教分为大乘、小乘两大系统,两大系统各自又分化出若干宗派,这是我们今天的常识。

小乘佛教教人做“自了汉”,只求自我解脱,大乘佛教的修行不仅要自我解脱,还要普度众生,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常识。

但具体情况还要复杂得多,现在你只要记住,印度的小乘和大乘曾经有过极其尖锐的对抗,彼此之间的敌意甚至高于对外道的敌意。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大般涅槃经》里的“一阐提”概念,是专门为小乘佛教的信徒量身定做的,但后来环境变了,不但世俗政权开始支持大乘佛教,小乘的信徒也纷纷倒戈投诚,所以大乘这边才松了口,在晚出的经文里表示出怀柔态度,给了一阐提成佛的机会。

庐山慧远

好了,现在不但蚂蚁有机会成佛,一阐提也有机会成佛了,你当然可以追问一步:“植物能成佛吗?细菌和病毒能成佛吗?石头能成佛吗?”

如果你在今天去向高僧请教这种问题,也许会被当成存心捣乱,但在古代世界,自从《大般涅槃经》提出“佛性”概念后,这类问题真的成为高僧们认真攻关的理论难题。

你可以回想一下我在“《周易》大师速成班”说过的一种古代观念:人们相信一件东西年头久了就会成精,所以世界上不但有狐狸精、树精,还有毛笔精、砚台精。

古人对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界定,和今天很不一样。而这种观念到了佛教那里,就直接反映在佛性问题上。

禅宗有一句名言:“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从佛性论上理解,这就是说植物也有佛性;当然还可以从般若空观来理解,佛法的真谛会在自然界当中显现。

再有苏轼的名句“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广长舌”和“清净身”是佛陀“三十二相”当中的两相,高山流水也好,石头瓦块也好,难道就不能有佛性吗?

说完佛性问题,我们再来看看竺道生提出的“善不受报”观点。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因为竺道生对“善不受报”写出的专论已经失传了。不过我们还有线索可以顺藤摸瓜。

首先我们要看看在竺道生的时代里,流行的因果报应理论是什么样的,竺道生提出这个观点到底是在反对谁。

竺道生反对的这个人,就是南方佛教界的大名人、常青树,慧远大师,也就是和竺法汰联手大战道恒的那位高僧。而且前文说了,竺法汰正是竺道生的第一位老师,从这层关系上说,竺道生比慧远低一辈。

慧远长住庐山,所以被称为庐山慧远。传说陶渊明和道士陆修静来庐山拜访过慧远,三个人聊得很投机,以至于慧远送客的时候不知不觉送过了虎溪桥,破了自己的规矩。

画家很喜欢这个题材,画过不少版本的《虎溪三笑图》,表示儒家、佛家、道家和睦相处。当然,这个故事只是美好的传说,并不可信。

今天你也许不知道慧远这个人,但你一定知道三世因果、灵魂转世、西天净土这些说法。这都是慧远对中国佛教的理论贡献。

当时北方有鸠摩罗什讲“空”,南方有慧远讲“有”,和政治版图一样南北对抗。

东晋的大军阀桓玄,这个人的祖上有个三国时很有名的人,当时令的司马懿非常忌惮,这个我们也以后再讲。

话说桓玄问过慧远一个问题:“人的身体是‘四大’的动态聚合,不灭的灵魂暂住在身体里边,如果杀人,灵魂是杀不死的,而杀掉肉身无非是让‘四大’换一种聚合方式。人既然杀不死,为什么佛教还认为杀生会下地狱、受重罚呢?”

这个问题是你已经很熟悉的,如果你是慧远,你该怎么把话说圆呢?这个我们也以后再讲。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历史可以回望,文化需要撩拨,欢迎关注磊哥撩文化。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