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一谈:作为大乘法门者如何快速地来修习禅定波罗蜜多。
那么,一谈到佛法的“禅定”,我相信很多生活在快节奏的人们都较有兴趣了解与实践禅法。而中国佛学的发展形态与面目与其他国度不同,中国佛学的特质在于对禅宗的开发与重视。诚如太虚大师说:“中国佛学特质在禅”,大师还发心对中国佛学这一特质的详尽而又清晰明了的梳理,并把它写成了一本书:《中国佛学特质在禅》。
禅为梵语“dhyana”禅那之略称,旧译家翻译为“思惟修”,而新译家如玄奘大师以为“静虑”之义。静虑之义,是从修行禅的行为方面来说的,若是可意译为“定”就是从禅的实体方面来说的,如果是从修行禅的果相上来说,又可以意译为功德丛林”的意思。
禅,中文发音是“chan”,在台湾地区拼写为“chen”,禅法在日本(日语)发音为“zen”;禅在印度普遍俗称为“jhana”,在古老的雅语(梵语)为“dhyana”。
现在禅在印度多叫做瑜伽(Yoga),在印度教的修行中,它强调对身体和精神进行控制并获得幸福所进行的一系列的修身法,它在全世界以“健身法”进行推广,“瑜伽”意为“结合”,主要就是指印度教的修行;这种印度的传统健身法,特别强调呼吸规则和静坐,以解除精神紧张,修身养性。而禅那的梵文语根就是由思维或静虑而来的,它就是用来统一身心的修行方法。
现在,我们重点讲一下,初学者应当如何能快速地修习禅定,首先要知道修行禅定的种种方便。
那么,“禅”与“定”都是我们的心能够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到于不散乱的状态。在中国佛教的禅宗特别强调坐禅,而坐禅就是佛教修禅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明心见性”(俗称开悟)的增上缘。
在南传佛教中强调修习者要保持正念,而正念的“念”,是系念之义,修习者要在一个境界上去“念”,简单说就是专念,这可不是随便地在心里想一下就好了,这是“修定”的唯一方法。
举例来说,中国佛教在民间普遍有念佛修行的习俗,而在《观经》中介绍说,修习者必须是听他人说或是自己见过佛像,于是修习者的念在心中一直现起不忘;如果修习者是忘了,那么这念佛或观佛的念头失去了即是“失念”。
因此,修定的主要方便就是“修念”;反之,如果不修念即不能得定。作为念佛者能否知道,重点是因念而得一心不乱,事实上这即是“禅定”呀!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来修习自己的正念,然后才能使自己得到令心安住于一念中,或者做到自己的“心无有驰散”呢?
如前所说,在中国所说的“禅定”一词,是属于一种广泛的说法。如果是依据佛经来说,“禅”与“定”是各自有它的含义的;我们必须修定达到了某种境界,才能得到了那种经验,才是真正地得到了“禅定”。
其实,无论“禅”也好或“定”也好,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自己的心得到专念而不散乱。
佛陀常说我们的心老是生起妄念,心意驰放不定,譬如狂奔之马,飞跃之猿。今多用以比喻一个人心思变动不定,与‘三心二意’之义相近。
而成语“心猿意马”就是来自佛陀比喻众生的心意好像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众生的心里总是东想西想,一直安静不下来。
可见,众生的念头就好像一只爱活动的猴子,如果你用绳子将它拴在树上,它就会在那里不停地东跑西跑,上下跳动,直到跳不动为止,然后就躺下来睡觉。
我们众生的心念何尝不是如此呢!除非是在睡眠状态之中,否则要不东想西想是很难的。
修习佛法,在佛教经常讲到一个有用的方便法,可以让修习者想,但不是乱想,只是系念于一境即可。这样反复刻意练习,修习者的心就不会东跑西跑了。
在佛经中,佛陀经常告诉我们在静坐时,主要注意三点:调身、调吸、调心,调身——要端身正坐,或双盘或单盘,也可以散盘,屁股下垫一个垫子或蒲团,双手结弥陀印,放在脐轮下,眼睛微闭,坐实坐稳,并用毯子盖上双腿,避免双腿着凉进风得禅病。
调息——观察自己的呼吸,使其自然均匀顺畅,做些许前行等,既可以修数息观、也可以修念佛观或不净观等,以及调心等在此就不详细介绍了。
总之,修习者要做到心无有驰想念,这就是正念,慧无有谄伪是正知。
初修者的念头总会是一会儿往这里想想,一会儿那里想想,这便是心往外攀援,心驰想念,这样能够使心心念念,不东西驰散,即是修念。
修习者使心念不驰散在佛经记载有很多的方便修法,甚至外道也有很多方法;因此,以佛法来说,“定”是一种方便而并非是最高目标。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许多同参道友诉苦,认为他们念佛、静坐时妄念太多啦!其实,大多众生修习时莫不都是妄想分别,修行时自己妄念纷飞自然也就难以避免了。修习者要将心念于一境,并非是说了即可做到的,简单分享一下实际的操作方法:
首先,以“心”来照顾“念”,我们常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就是这个意思。最初修习时或许容易使“念”头跑走了,很多时候自己还不知道念已经走了,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你发现念头跑了的时候,大可不必害怕或紧张,在自己觉察后就先要让它回到老地方来安住,再注意专注地“看住它”。
其实,假以时日,久而即之,反复练习,我坚信你能慢慢地上路并且会有很大的进步,只要自己的“念”还没有跑远,你就能把它抓回来;实践证明,而后,你的念还会伺机跑掉的,但当它正准备跑开时,你就立马可以把它捉止住;只要勤于练习,最终你就能把此“念”安定下来。
对于正念、正知,我打个比方来说,它俩就像两个守城人,所谓“防意如防贼”,做为守城门者,一定要看守住我们的“心识”的城门,防止坏人破门而入,丢失自己的功德法财呀!
依据佛经来说,自己心念不散乱即是正念;而散乱了又立马能够做到警觉知道,这就是正知。一个修习者能够做到正念、正知,自己的心就能“安定”。这时候就可以引发一种“慧”的力量,但这种慧并不是指通达真理的智慧,而是没有谄曲或虚伪。其实这是了知自己心念的智慧。
在佛法中修行各种功德,都有各自的方便法。比如:修习禅定,自己在入定、住定、出定时候的方便,都是各自不同的;如果一个修习者不知道而冒然去修行,这样就很容易枝外生枝而引发出问题来的。因此,修习者一定要以方便行禅,使心安定下来。在自己安定之后,出定也是要有方便。
当然,对于初学禅定来说,自己的心不能安定,这就好比是和普通人坐在椅子上一样,他一说站起来就可以站起来了,并不会发生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在自己真的定下来之后,在起“定”时就不可随便了。总之,修习者要心无驰散,这就可以成就禅定。因此,禅定最主要的是“正知、正念”,以及加上修定的前方便。如果做为修定者想要把心静下来都做不到,还要说其他就没有必要啦!
修定是一个持续不断专注力,我们要反复练习坐禅,俗语常说“熟能生巧”;佛家也说,“久坐生定”。所以,久之,一定就能达到“心无驰散”之时。此时,我们就可以有能力做到活在当下,虽然身在世俗的五欲境界中,而我们还能够修行禅那,并且保持我们自己心的清净,不受世欲的污染,其实,这种正念无乱就是完全仰仗我们修习禅定而得到有般若的力量,诚如《永嘉大师证道歌》里有一句话说,“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最后,祝愿修习禅定者所行如意,身心安康!
——2021年3月31日星期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