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漫谈(四)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6-04 07:29:00

Ready

三、《金刚经》的主要思想

所谓《金刚般若经》的宗旨者,“般若”就是本经之纲要,所谓“直显体用,离相修善”。“体”者,实相般若,“用”者,观照般若,“相”者,文字般若。其主要思想就是为了遣除众生的妄想分别对诸法的执著而已。所谓如来智慧之觉性,一切众生,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但为妄想执著所障,不能证得。佛为一大事因缘出世者,即是为此事也。一切佛法,无非皆是“破执除障”之法门也。而本经所说,尤为直捷了当。譬如金刚宝剑,如果能够依此而行者,可以直下断除众生的妄想执著。所言“妄想”者,即是指分别心。“执著”分为两种:执五蕴色身为我,名曰人我执,也就是我执。执著一切诸法,名曰法我执。也就是法执。我执不除,生烦恼障;法执不除,生所知障。总结此二种障名为“惑障”。由惑造业,则为业障;因业受苦,名曰苦障,也叫报障。我法二执如果细分者,又有分别、俱生之区别。起心分别,因而执著者,名为分别我法二执,所以是粗相,并未有意分别;而执著之凡情随念俱起者,名为俱生我法二执,所以是细相,此是多生以来,习气种子,蕴在八识田中,故尔随念即起,最为难除。当知妄想执著,由于无始无明;而般若,则为理体正智。智开,则无明自然灭;无明灭,则妄想执著自然断除。所以学佛首先要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谓佛之知见者,即是般若正智也。无论修何种法门,皆须致力于此,所以一切法不能离开般若。由此可知,《金刚经》是我们确实是一切学佛之人出离妄想之纲要。

综观此经,皆以发无上菩提心,灭度所有众生入无余涅槃,为本经之首要任务。劝令众生发菩提心,舍妄而直指心源,令向一念不生处契入。如经中所说:“我见者,即非我见,是名我见”。如此观者则我见之踪影全无。故本经之极大功用首在破我。而我们一切众生,皆不觉知十方法界同为一真如法身,所以执著为有实我,而起种种分别执见,遂生三毒造无量罪,受业系苦堕落轮回。愈迷愈苦,愈苦愈迷。纵或夙有善根,遇善知识,教令发心,皈依三宝。而以夙世罪业,往往内外障缘,叠起环生,欲修不得,修亦难成。故修行人,忏悔业障,极关紧要。然罪业有可忏悔者,亦有不通忏悔者。若极重之罪,已成定业者,忏悔尤难。经曰:‘端坐念实相,是名真忏悔。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此明欲消重罪,惟念实相,庶乎其可。非他法所能忏悔也。当知经文乃令空、有不著,双照二边,是谓念实相。何以故?实相者,无相无不相故。若但观空,是止观无相,而不观无不相,岂念实相哉。经以念实相之慧,喻之如日,正以日之行空而不住空也。故行愿品云:‘亦如日月不住空。’若但观于空,是住空矣。岂以日为喻之意哉。当知实相之慧,从大悲生。以大悲故。广修六度万行,得无量福德。故经文之慧,摄有福在,方与念实相相应。福慧双修,观空而不住空。乃如光明赫赫之日,能除暗冥,能生万物。以此观行,乃能消重罪若霜露耳。当如是知。如是知者,是为正知。本经功用,亦复如是。经体为生实相,所谓实相般若也。修宗为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所谓观照般若,即是念实相也。盖离一切相,观空也,修慧也。修一切善,不住空也,修福也。观念实相,福慧双修,是真忏悔。故能消除重罪定业。则内外障缘,一齐销尽,何修而不成乎。如本经曰:“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销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曰恶道,是重罪也。曰应堕,是定业也。幸有善根,今世未堕。得闻此经,深解义趣。能知修宗,福慧并进。故能重罪轻受,夙业销灭。何以故?约对治言,福能灭罪故。约第一义言,慧能拔业故。当得菩提,明其所修必成也。由此可知是《金刚经》最大的作用是能够灭除众生的“定业”,故曰灭罪业。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