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般若与对自然的“理解”

文章来源:互联网作者:小编发布时间:2022-05-06 10:48:12

Ready

般若之性,本自有之。

去年6月份回山西探亲,开车带父母在晋北转了一圈,最后一站去的清凉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专司“智慧”,与四川峨嵋普贤专司“理行”,为如来的左右胁侍。当时正好是高考前,所以香火最旺的五爷庙前人声鼎沸、烟气缭绕。遂起心,去殊像寺为女儿请一炷香,祈福她以后学业聪慧、伶俐秀中。

这几天读到《坛经》的般若品第二,说到般若之性,本自有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迷”“悟”之别,心体无滞,即是般若!所以我悟到,孩子之般若,生来有之,我们父母平时所做的知识教育、习惯塑造,只能迎合这份心性,不能给她的本性上面增加一份“迷”。孩子现在还只在幼儿园,等她在学业上一步一步地上升、以后进入社会,这些纷繁乱杂的环境还会给她增加很多“迷”,因此我们父母怎么来保持她这份心性,尽量能帮她拂拭掉身边的“迷”,我发现这才是我应该在文殊面前需要心中暗许的。

一念迷即为凡夫,一念悟即为佛;一念迷为烦恼,一念悟为菩提。本心就具有佛性,无须为她附加,般若来在内,无需向外寻求。“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此,作为启蒙的家长需要为孩子除“迷”,面对社会我们家长要让孩子明“迷”,孩子若有心性还要解“迷”,方能保持原有之心智,行般若行、持般若智。

下次回乡探亲,一定要再去一次五台,面向文殊,祈福自己持本性护佑女儿原有之般若!

End
复制本文链接 资讯文章为本游戏网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最新录入
新软新品榜